药企|药企行贿案密集曝光,政策组合拳能斩断灰色利益链条吗?( 二 )


此外 , 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也拉开帷幕 。 近期 , 京津冀三地医疗保障局已联合签订了《京津冀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合作框架协议》 , 三地拟组成联盟并通过带量采购的方式 , 降低医用耗材的价格 。
在打击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方面 , 今年9月 , 国家医保局公布《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 , 将医药购销中给予回扣或其他不正当利益、涉税违法等7类行为作为失信事项列入目录清单 。
国家医疗保障局价格招采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 医药领域给予回扣、垄断涨价等突出问题长期存在 , 是价格虚高的重要原因 , 并导致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等问题 , 扭曲营商环境和行业生态、削弱行业创新动力 , 建立信用评价制度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医药产品价格合理回归 。
另外 , 今年国庆节前公布的一份文件更引发医药界广泛关注 。
9月30日 , 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的《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对外公布 。 其中明确提出 , 医药代表不得承担药品销售任务 , 实施收款和处理购销票据等销售行为 。
另外 , 文件对医药代表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明确 , 包括四方面:拟订医药产品推广计划和方案;向医务人员传递医药产品相关信息;协助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本企业医药产品;收集、反馈药品临床使用情况及医院需求信息 。
上述《办法》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
曾被视为业内潜规则的“带金销售”被勒令叫停 , 留给药企和国内300万医药代表谋求转型的时间已经不多 。
药企|药企行贿案密集曝光,政策组合拳能斩断灰色利益链条吗?
本文插图

资料图:昆明街头新开设的“智慧药店”吸引市民体验 。中新社采访人员 任东 摄
“躺着挣钱”的日子结束!药企、药代如何求生?
事实上 ,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 , 冲击已经伴随着此前带量采购的开启持续发酵 , 转型成为生存的必然选择 。
若想获得优势 , 企业就要挤出“水分” , 在人员结构优化上 , 庞大的销售团队就成为了先“开刀”的对象 。
以此前参加了全国药品集中采购的信立泰为例 , 其2019年年报显示 , 信立泰的销售人员从2018年年末的2108人下降到1666人 , 减少约20% 。
与此同时 , 药企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研发领域 。
数据显示 , 恒瑞、复星、中国生物、石药、上海医药、科伦等龙头企业 , 2019年的研发门槛超过10亿元 , 相比于往年 , 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
更为关键的是 , 集采模式通过确保中选药品的临床用药 , 来压缩企业的销售费用 , 帮助药企放弃传统营销模式 。 据《****》早前报道 , 重点企业中选产品销售人员平均压缩49% , 销售费用占销售金额比例从40%下降到5%—10% 。
而对于医药代表个体来说 ,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 注定要经历职业转型的“阵痛期” 。
“药品集采开始后 , 一些业务就逐渐受到影响 , 周围的同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 有不少人陆续辞职 ,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 ”杨鑫告诉采访人员 。
杨鑫说 , 之前 , 很多同事认为带量采购的影响有限 , 并不会波及到整个大市场 , 但现在看 , 之前的预判过于乐观 。 如今 , 杨鑫自己也在考虑换工作的问题 。
“重回公立医院系统已经不可能 , 要么继续在医药企业寻找‘新大陆’ , 要么彻底转行 。 ”杨鑫说 。 但她也承认 , 无论哪种选择 , 对于已经人到中年的她来说 , 都是不小的挑战 。
而对于主要精力在技术支持上的吴鹏来说 , 带量采购暂时没有对他产生太大影响 。 对于未来的发展 , 他相对乐观 。 “无论如何改革 , 技术支持都是任何医疗机构不可缺少的 , 这其实也是企业真正应该提供的内容 。 ”
在他看来 , 改革是这个行业的必然出路 , 未来 , 他希望自己所从事的这个健康行业 , 自身也能够更健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