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文|谢霆锋旗下15家公司基本不赚钱,最吸金的是出道时买的几个门面( 二 )


PO朝霆并入汉传媒后的2015年 , 汉传媒实现收入9739.57万元 , 同比大幅增长127% 。 除了原有的电视电影制作业务外 , PO朝霆还带来了新增的后期制作业务以及对应的0.3亿元收入 。
如果从地区来看 , 2015年来自中国香港的收入从上年同期的0.16亿元大幅增长至0.72亿元 , 而来自中国大陆的收入并没有很明显的增长 , 说明当时的PO朝霆还是以香港业务为主 。
最热文|谢霆锋旗下15家公司基本不赚钱,最吸金的是出道时买的几个门面
本文插图
注:图中每个年份数据涵盖期间为上年7月1日至当年6月30日
但好景不长 , 2015年下半年开始 , 市场上传出PO朝霆裁员、缩减香港业务的消息 。 之后 , 谢霆锋的经纪人霍汶希证实了因经济环境问题缩减香港业务的说法 。
而根据2016年《南方都市报》对谢霆锋多年的合作伙伴杨文杰的采访 , PO朝霆在2014年至2015年确实经历了香港地区经营业绩的下滑 。 与此同时 , 汉传媒其实始终维持着亏损局面 。
最热文|谢霆锋旗下15家公司基本不赚钱,最吸金的是出道时买的几个门面
本文插图
一名后期制作业内人士告诉市界 , 国内的后期制作公司 , 只要做得大的 , 盈利能力都很一般 。 这主要是因为 , 大公司一般会参与大项目制作 , 而大制作的电影周期动辄一两年 , 人力成本非常高 。
因后期制作业务业绩欠佳 , 缺乏战略发展 , 没过多久 , PO朝霆又被卖了 。
2016年1月 , 汉传媒把Lucrative Skill及其附属公司 60%的股权 , 作价9500万港元 , 卖给上市公司数字王国 , 出售损失达7920万港元 。
与此同时 , 谢霆锋将直接持有Lucrative Skill40%那部分股权中的25%也卖给了数字王国 , 换取数字王国0.81%的股份 。 数字王国则合计持有Lucrative Skill85%的股权 , 剩下15%由谢霆锋继续持有 。
这个数字王国是何方神圣呢? 星球大战的特效 , 是一家叫做工业光魔的公司做的 , 堪称世界第一 。 后来 , 工业光魔的共同创始人之一斯科特·罗斯跳槽 , 自己开了一家特效公司 , 就是数字王国 。
虽然买家很牛 , 但对谢霆锋来说 , 卖掉PO朝霆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 杨文杰劝了他多次 , 他才同意 。
股权变动后 , 数字王国和谢霆锋联合成立DDPO , 相当于DD集团(数字王国)的大中华区 , 由谢霆锋担任负责人 。 数字王国主要提供资金、技术以及法务等方面的支持 , 希望能够通过谢霆锋的团队及其个人影响力把大中华区的市场做起来 。
杨文杰在2016年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数字王国虽然掌握了PO朝霆85%的股权 , 但并不意味着两位创办人的话事权减弱 , 提高数字王国的股权比例只是为了注入他们的技术 , 对方承诺不参与国内的营运 。
从数字王国的财务数据来看 , 收购PO朝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或许在于 , 其2015年停止了原有的金属废料贸易业务 , 收入总额大幅下降 , 需要新的业务板块予以弥补 。

最热文|谢霆锋旗下15家公司基本不赚钱,最吸金的是出道时买的几个门面
本文插图
2016年将 Lucrative Skill 的报表合并后 , 数字王国营业收入达到6.83亿元 , 同比增长了54.59% 。 从地区来看 , 2016年增长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加拿大、中国大陆和英国 。
只可惜和原先的汉传媒一样 , 数字王国自2016年收购PO朝霆后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
一件一件慢慢来
虽然从歌手跨界演员、再到后来的PO朝霆、汉传媒和现在的餐饮公司锋味 , 谢霆锋逐渐从演艺圈步入资本市场 。
但从收入情况来看 , 从成为一个商人开始 , 谢霆锋反而进入了一个花钱 , 而不是赚钱的阶段 。
首先 , 谢霆锋从特步获得的收入 , 除了19年来的代言费之外 , 考虑到特步长期低迷的股价 , 想要依靠2016年和2020年的两次增持股份获得股票溢价收入并不容易 。
最热文|谢霆锋旗下15家公司基本不赚钱,最吸金的是出道时买的几个门面
本文插图
特步国际股价走势(前复权)
从效果上看 , 谢霆锋两次增持特步国际的股票 , 也只在短期内起到了小幅拉升股价的作用 , 从中获益的可能性并不大 。
而谢霆锋两次出售PO朝霆股权 , 交易方式都为“以股换股” , 并未获得实际的现金收入 。
2014年至2016年 , 谢霆锋虽然是上市公司汉传媒的最大股东 , 但这三年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 , 并未进行分红 。 且在披露的高管薪酬中 , 也没有显示公司向谢霆锋支付过任何金额的报酬 , 只有向其合作伙伴同时也是汉传媒原执行董事杨文杰 , 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支付了64.3万港元和72.5万港元薪酬 。
而数字王国自2016年收购PO朝霆后 , 仍然延续2015年开始的持续亏损状态 , 谢霆锋虽然是这样一家业内顶级特效公司的股东 , 但目前也无法从中获得直接的现金分红 。
最热文|谢霆锋旗下15家公司基本不赚钱,最吸金的是出道时买的几个门面
本文插图
除此之外 , 当时以0.4595港元/股的价格、合计4000万港元换来的数字王国股份 , 现在已经跌至0.05港元/股 , 抛售也只能获得435万港元 。 好在2019年以来 , 数字王国的亏损金额已经有了收窄趋势 , 也好在急于变现一直不是谢霆锋的风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