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修缮方案“难产”近30年 世界最高木塔“病”得很厉害( 三 )


10月9日晚 , 采访人员在山西省大同市见到了85岁的老文物工作者张畅耕 , 他对木塔的那次抢险加固工程比较了解 。 老人坦言:“维修时确实有失误 , 后来采取了很多补救措施 。 ”
20世纪90年代初 , 木塔的修缮保护工作再次提上日程 。 但因为存在争议 , 始终没有落地 。
采访人员查阅应县文化和旅游局档案资料获悉 , 近30年来 , 木塔的研究保护经历了两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从1991年应县木塔维修工程正式立项 , 到2006年“抬升修缮”方案暂缓进行 。 第二个阶段从2007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成为木塔保护工程的技术牵头单位至今 。
无论是第一阶段的整体修缮方案 , 还是第二阶段的局部加固方案 , 都因存在争议而没有实施 。
从1999年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管理委员会成立至2004年 , 相关文物部门先后邀请50余位专家现场考察木塔 , 并委托23家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勘察设计单位 , 完成了40多项前期勘察项目 , 在此基础上 , 他们产生了“落架大修”、“现状加固”、“抬升修缮”、“钢支架支撑”等方案 。 对于不同方案的利弊 , 各路专家争论不休 。
原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总工程师柴泽俊 , 生前曾为采访人员分析过这四种修缮方法:“落架大修”实施技术上较成熟 , 可彻底加固残损构件 , 纠正扭曲变形 , 但构件更换率较大 , 拆卸下来构件的存放、消防任务也很大;
“现状加固”保存历史信息多 ,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木塔残损、变形等病状 , 加固不好还有可能引发更大的麻烦;
“抬升修缮”是将木塔上部险情较轻的部分抬起 , 用传统修缮办法解体修缮塔体下部 , 能从根本上整治木塔下部的病状 , 保留较多历史信息 , 但抬升装置科技含量高、技术复杂、难度大、风险大、投资较大;
“支撑修缮”则是用钢架子在木塔内外槽柱间 , 把木塔支撑起来 , 由钢架荷重 。 塔身、台基加上在塔内设置的钢架重量 , 对木塔地基的危害较大 。 用钢架在塔内支持 , 对木塔主体承重构件损坏较多 , 使木塔内部承重体系发生变化 , 改变木塔原貌 。
为慎重选定修缮方案 , 2002年 , 经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政府同意 , 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管理委员会在太原召开方案评审论证会 , 7位院士和34位专家参加 。 会议以记名表决的方式 , 确定了木塔修缮方案的总体思路是“抬升修缮” 。 2003年 , 国家文物局批准了这一思路和相关立项 。
然而 , 2006年 , 国家文物局在山西省朔州市召开了“应县木塔抬升修缮方案专家评审会” , 认为《应县木塔抗震加固方案》和《应县木塔保护工程抬升修缮方案》作为工程实施方案还不够成熟 , 不具备实施条件 。 加上现有工作成果对木塔现状、特别是安全状况的分析、研究尚不到位 , 缺少特别有说服力的科学论断 , 采取何种修缮方式 ,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因此 , 两个方案暂缓进行 。
2007年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接手了前期成果 , 成为木塔保护工程的技术牵头单位 。 针对木塔持续发展的病情 , 2014年底 , 应县木塔严重倾斜部位及严重残损构件加固工程启动 , 后因效果不明确被国家文物局叫停 。
1992年至2001年 , 时任应县佛宫寺文物保管所所长杜福 , 为迎木塔大修 , 专门到大兴安岭购买木材 。 因为对方要求先汇款再运送 , 上级领导怕不保险 , 没有买成 。 后来买回的木材 , 就存放在佛宫寺院内 。
为保证木塔消防安全 , 随着木塔修缮迟迟未落地 , 这些木材被他的继任者秦亮泰移到了当地木材厂 。 当所长的7年里 , 秦亮泰正好赶上木塔维修保护最受关注的时候 。
“我觉得主要是形不成统一意见 。 没有哪一个绝对权威或专家拍板说 , 咱就按这个方案修 。 ”秦亮泰说 , 应该行动起来了 , 木塔的扭曲变形能矫正最好 , 不能矫正起码应该把它保护起来 , 不要再让它扭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