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机构|非银支付安全垫要来了 央行拟建保障基金


支付机构|非银支付安全垫要来了 央行拟建保障基金
本文插图

经济观察报 采访人员 万敏10月13日 , 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行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央行称 , 支付机构服务数亿客户 , 涉及客户备付金达1.5万亿元 , 设立基金 , 并通过《办法》规范其运行 , 确保支付机构遭遇风险事件出现备付金缺口时 , 最大限度减低对其客户的影响 。
据本次征求意见稿 , 央行拟将非银支付机构的清算保证金利息按比例划入基金 , 计提比例按照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结果确定 , 区间为9.5%至12% , 作为此项保障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 。
业内人士认为 , 这是继央行要求第三方支付全额交存客户备付金后 , 又一保障支付安全、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的有力措施 。
预防第三方支付“爆雷”
央行表示 , “近年来 , 随着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业务的快速增长 , 客户备付金规模也不断扩大 , 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 , 对行业发展和金融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 此外 , 部分支付机构因重大违规、经营不善等问题被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解散或破产时 , 由于缺乏配套的救济保障机制 , 如果其客户备付金存在缺口 , 极易引发群体事件 , 影响社会稳定 。 ”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采访人员表示 , 此次新规下发主旨是加强支付机构的备付金管理 , 作用有二 , 一是缓释风险 , 增强支付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二是保护权益 , 尤其是自然人客户及中小微特约商户的合法权益 。
【支付机构|非银支付安全垫要来了 央行拟建保障基金】近一段时间来 , 央行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治理一直保持高压态势 , 大额罚单频出 。 10月10日 , 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在官网披露 , 今年上半年 , 围绕“严监管常态化”工作主基调 , 针对辖区部分支付机构合规意识弱、违法违规严重等问题 , 多措并举 , 加大查处力度 , 对辖内商银信、新浪支付等6家支付机构给予警告 , 处罚款合计1.78亿元;对8名相关负责人员给予警告 , 并处罚款合计242.2万元 。 其中 , 商银信领到国内支付机构最大罚单 , 金额合计达1.16亿元 。 被罚原因主要是其涉及为非法集资平台直接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违反T+0资金结算服务管理规定、挪用备付金、未按规定开展备付金集中交存等 , 违法违规行为多达16项 。
按照《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的解释 , 客户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 。

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刚开始发展的几年里 , 备用金的存放和管理是无序、不透明的 , 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挪用备用金、吃备用金的利息等 , 引发了不少市场争议问题 。 2013年 , 央行出台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 , 确立了备付金银行分类和账户分层管理、资金封闭运行和使用、备付金信息多方核对校验、重要监管指标动态调整 , 以及政府、自律组织和商业银行合作监督等系列监管制度 , 全面规范客户备付金的存放、归集、使用、划转等存管活动 。 2019年1月起 , 支付机构向人民银行全额交存客户备付金 。
长期关注监管科技数据治理的王昭彧认为 , 非银支付(或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网络支付的便利性 , 实质是为了获取客户零利息或低息、大额、长期的资金沉淀 , 并以之为资本 , 在货币或资本市场赢取时差收益 。 既然基础的商业逻辑如此 , 那就与银行同样面临着流动性风险 。
上述征求意见稿说明中 , 央行称 , “备付金集中存管可以有效遏制资金挪用风险 , 但不能杜绝支付机构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虚假商户和虚假交易 , 也无法完全避免非法交易平台传染给支付机构引发的资金风险 。 ”

一位支付行业资深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 , 行业内大量第三方支付公司为非法黄金、炒汇、博彩色情行业提供支付通道 , 几乎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 有的公司是因为技术问题不能有效识别这些包装为正常商户的平台 , 提供了支付服务 , 有的则是为了利润驱使 , 主动提供合作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