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军事|老山作战,有人找关系调离前线,17岁女兵“走后门”上战场

模范卫生员钟惠玲纪实1
作者:周保华 周颖
1984年4月28日凌晨5时56分 , 随着数枚信号弹升空 , 老山地区万炮齐鸣 , 炮弹暴雨一般砸向敌人盘踞的阵地 。接着 , 部队前赴后继 , 收复了一度被越军非法占据的老山 。在这场战斗中 , 许多英雄儿女血染疆场 。这天下午 , 设在距老山主峰直线距离只有10余公里的落水洞野战医疗所 , 气氛异常紧张 。伴随着远处隆隆的炮声 , 挂着伪装网的军用卡车上抬下许多伤口浸着血渍、军装粘满泥土、浑身透着硝烟味的伤员 。
国内军事|老山作战,有人找关系调离前线,17岁女兵“走后门”上战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一间挤着28名伤员的简易病房中 , 一位文静、腼腆的小女兵 , 克服少女的羞涩 , 一丝不苟地用棉球醮着双氧水 , 一点一点地擦洗着伤员伤口周围的血渍 , 用纱布轻轻地清洗他们身上的泥土 , 一点一点地清理伤员指甲、脚趾缝里的污垢 , 用牙刷一点一点地刷洗干净 。病房里 , 一位被炮弹炸断左腿、操着四川口音的伤员 , 乐观地对另一位胸腹部多处受伤的重伤员开玩笑:“越军的炮弹算个啥!我虽然负伤致残 , 但大难不死 , 居然在前线医院得到这位漂亮女兵的贴心护理 , 负伤千值万值!”这个女兵叫钟惠玲 , 是72医院一名战前刚入行的女战士 , 当时18岁 , 参军才一年 , 战前则是通讯班的话务员 。1983年12月底 , 当人们兴高采烈迎接新年时 , 驻在滇中梁王山下的72医院接到了参战命令 , 军区要求医院紧急抽调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能力强、医术精湛的精兵强将 , 组建野战医疗所开往前线 。话务员钟惠玲天天给医院首长转接电话 , 和首长较为熟悉 , 利用这一特殊便利 , 她见缝插针 , 从院务处处长 , 到政治处主任 , 再到院长政委 , 她一个一个打电话 , 一个一个找 , 请求领导批准她赴老山前线参战 。战争 , 意味着流血牺牲 。战前 , 有的人利用各种关系 , “走后门”想调离一线参战部队 , 避开生死战场 , 而钟惠玲却要做逆行者 , “走后门”上战场 。而且 , 她的同胞哥哥及所在连队不仅是参战部队 , 而且是主攻连之一 。两兄妹都要上战场 , 钟惠玲的父母亲听到风声 , 既自豪 , 又担忧 。
国内军事|老山作战,有人找关系调离前线,17岁女兵“走后门”上战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钟惠玲在云南老山前线落水洞野战医疗所地给伤员清理伤口】医院领导坚决不同意钟惠玲参战 , 理由很简单:一是她是话务员 , 没有系统学过战地救护 , 怎么抢救伤病员?叫她不要添乱;二是她的哥哥是主攻部队的士兵 , 子弹不长眼睛 , 医疗所的位置离火线很近 , 万一俩兄妹有个好歹怎么办?理由掷地有声 , 难以辩驳 。然而 , 外表文文静静的钟惠玲 , 内心却很执著 。一个电话不行 , 她打两次、三次 , 反正她是话务兵 , 有的是时间和首长们“汇报思想” ,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钟惠玲认为 , 自己人生的关键时刻 , 总是会有福星和贵人相助 。高中毕业时 , 钟惠玲以8分之差高考落榜 , 阴差阳错 , 这8分之差 , 开启了她的军旅年华 。当年底 , 根据军区的统一安排 , 72医院和另一支部队在钟惠玲的家乡云南大理征集数百名新兵 , 但只有2个女兵的名额 , 要当女兵比考状元还难 , 上百名符合条件的女青年踊跃报名 , 经重重审核和体检后 , 有数十人入围 , 其中有不少是军、师、团首长的姑娘 , 或者州、县干部的子女 。定兵时 , 竞赛激烈 , 军分区、武装部和接兵部队的干部意见分歧很大 。钟惠玲后来回忆:“当年 , 接兵部队一位姓范的指导员和县武装部 , 通过走访了解我的家庭 , 听了我对当兵的见解 , 看了我的高考成绩 , 了解了学校班主任对我的评价后 , 认为我是一个好苗子 , 到部队后能有所作为 。最终 , 武装部和接兵部队的范指导员的意见 , 起了主导作用 。在伯乐的帮助下 , 我从大理参军入伍 , 如愿穿上了军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