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首发丨蛋白新药研发企业志道完成亿元融资,推进细胞因子药物临床开发

生物|首发丨蛋白新药研发企业志道完成亿元融资,推进细胞因子药物临床开发
图片

作者:漆叶青 , 图片来自“123RF”
亿欧大健康10月16日消息 , 今日 , 北京志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志道生物”)宣布完成过亿元B轮融资 , 本轮融资由沂景资本 , 乔景资本和昌发展共同投资 , 刹那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
志道生物成立于2014年12月 , 是一家重点围绕细胞因子等重组蛋白药物开发的平台型公司 , 创始科学家张维博士曾在诺和诺德拥有多年药物研发及管理经验 。 与此同时 , 团队还包括多位资深技术专家 , 他们都曾在国内外知名药企担任过核心研发岗位 , 并在美国FDA和中国NMPA近年批准的Semaglutide、Somapacitan和PD-1抗体等药物研发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 。
此轮融资前 , 志道生物曾先后获得夏尔巴投资、幂方资本、启融创投、怀格资本等机构的投资 。 据悉 , 此次B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抗肿瘤长效细胞因子药物的临床前药学、药理毒理学研究 , 临床I、II期国际多中心研究 。
随着生物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 并伴随着中国鼓励创新和原创的良好政策环境发展 , 近年来国内企业对核心蛋白质原料进口替代和创新药分子引进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 加上广大的中国患者对疗效好质量优的中国本土创新药期盼已久 , 一批真正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生物技术公司必将快速崛起 , 成长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
志道生物核心的蛋白质定向变复性技术 , 会根据蛋白自身特性在表达菌株、基因、复性配方、剂型等阶段量身定做属于该蛋白自己的流程和工艺 , 非常适用于以细胞因子为代表的多肽和小蛋白类管线开发、及原料蛋白产品的制造及生产 , 目前已完成多个战略合作客户管线的工艺开发及放大 。 并且随着团队的不断壮大和不懈的努力 , 志道生物也逐渐完善了真核表达平台技术体系 , 并利用在真核表达领域的技术不断革新 , 开发出了多个工艺难度极大也极具竞争力的细胞因子及酶类药物品种 。
志道生物创始人张维告诉亿欧大健康 ,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的所谓卡脖子技术壁垒无外乎就两个层面 , 专利壁垒和工艺壁垒 , 依靠公司真核和原核两大平台技术体系 , 以及自身的蛋白质工程学设计能力 , 志道已经孵化出了诸多极具特色和临床潜力的药物管线 , 其中部分管线已授权给上市药企 。 目前公司开发的多个项目都申请了PCT发明专利 ,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建立起独属于志道生物的专业壁垒和竞争门槛 。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 , 志道把一些靶向分子和管线在不同的阶段进行License out 。 “这就有点像芯片设计公司 , 诸如ARM之类的企业的商业模式 , 也是美国Biotech公司常用的模式 。 这样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让志道生物在创新药企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 ”张维具体说道 。
目前 , 基于其蛋白质平台 , 志道生物已与通化东宝(600867,股吧)、君实生物等知名药企达成战略合作 。 其中 , 8月底 , 志道生物与君实生物签署了《关于分子内二硫键IL-2药物之技术许可合同》 , 君实生物将获得志道授权在全球范围内对IL-2药物(LTC002)进行临床前开发、临床研究及商业化并使用相关专利技术的独占许可 。
根据协议 , 君实生物将向志道生物支付2100万元首付款 , 同时将根据研发、上市及销售情况向志道生物支付累计不超过9.38亿元的里程碑款及技术服务费 。 此外 , 自LTC002实现商业化销售开始 , 君实生物将按照约定比例向志道生物支付净销售收入提成 。
按照张维的规划 , 在技术授权和自主推进的基础上 , 志道生物也将努力向产业链的中下游延伸 , 在细胞因子、多肽等非抗体蛋白药物领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道路 , 最终将自身打造成为研、产、销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企业 。
本轮融资的领投方沂景资本成立于2015年 , 以自有资金和私募基金进行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和母基金投资 。 秉持“帮助企业创新成长 ,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 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理念 , 沂景资本聚焦医疗大健康、智能制造、TMT等领域 , 致力于投资优秀的高成长、高科技创新型企业 。 医疗领域投资公司包括术创机器人、大医集团、唯儿诺儿科、eTheRNA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