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共享出行“鏖战”帷幕拉开

_原题为 共享出行“鏖战”帷幕拉开
【鏖战|共享出行“鏖战”帷幕拉开】编者按:
近5年以来 , 新技术驱动的共享出行模式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习惯 , 更培养了新的出行理念乃至市场 , 这一领域的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圈检验影响力 , 已经有了成熟的基础;意外的是 , 第一个递交IPO招股书的不是出行领域知名度更高的滴滴出行 , 而是活跃用户只有其十分之一的嘀嗒出行 。
近日 , 嘀嗒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 。 一旦IPO成功 , 嘀嗒将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 。
这既在情理之中 , 又在意料之外——近5年以来 , 新技术驱动的共享出行模式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习惯 , 更培养了新的出行理念乃至市场 , 这一领域的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圈检验影响力 , 已经有了成熟的基础;意外的是 , 第一个递交IPO招股书的不是出行领域知名度更高的滴滴出行 , 而是活跃用户只有其十分之一的嘀嗒出行 。
嘀嗒出行的主营业务是顺风车和出租车 。 按照第三方数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 , 2019年 , 按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 , 嘀嗒出行名列中国顺风车市场第一 , 所占市场份额为66.5%;2019年 , 按搭乘次数计算 , 嘀嗒出行在中国出租车市场的出行平台中排名第二 。
凭借顺风车市占率第一和出租车市占率第二 , 嘀嗒出行的实力不容小觑 。 但是 , 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现实是 , 这样的业绩 , 产生于头部企业缺席的情况之下 。 而伴随着更多竞争对手入场 , 正摩拳擦掌 。 嘀嗒要以这两大业务撑起“共享出行第一股” , 更像是早早地吹响了厮杀的“号角” 。
嘀嗒缘何能盈利
在出行市场普遍还不赚钱的状态下 , 嘀嗒的财务表现是不错的 。
按经调整净利润计算 , 嘀嗒出行自2019年起实现盈利 。 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 , 嘀嗒出行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和1.51亿元 。 2019年 , 嘀嗒出行实现营收5.81亿元 , 较2018年的1.18亿元大幅增长 , 其2020年上半年营收达3.10亿元 。
漂亮的业绩 , 有几个显而易见的原因 。
顺风车业务功不可没 。 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 , 嘀嗒出行从顺风车平台产生的营收分别为2770万元、7790万元、5.33亿元和2.73亿元 , 分别占同期总营收的56.6%、66.3%、91.9%及87.8% 。
2014年嘀嗒成立 , 选择了顺风车作为发展方向 , 彼时滴滴与快的正酣战 , 嘀嗒避开了主战场的烧钱 。 在顺风车市场 , 从2018年8月26日开始 , 滴滴受安全事件影响暂时退出 , 直到一年多以后的2019年11月才恢复部分城市顺风车业务 。 客观上 , 这制造了一个市场竞争的空档期 。
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 , 2019年对于嘀嗒都是不寻常的 。 滴滴的缺席直接让嘀嗒实现了质的飞跃 。 从这一年开始 , 嘀嗒扭亏为盈 , 至2020年9月 , 已经实现连续15个月盈利 。 从数据来看 ,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 , 嘀嗒顺风车交易总额分别为7亿元、19亿元和85亿元 , 两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71.4%和347.4%;同期顺风车订单数分别为2360万、4820万和1.79亿 , 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04.2%和270.5%;同期月均订单数分别为197万、402万和1492万 , 日均订单数分别为6.5万、13万、49万 。
嘀嗒取得的财务表现 , 还有一个原因要归结于其轻资产的业务模式 。 嘀嗒的核心业务是顺风车和出租车 , 主要变现方式是收取信息服务费以及一些广告收入 , 其本身不拥有车辆 。 在行业发展早期 , 这一模式受约束小 , 投入小 , 可以快速实现规模崛起 , 实现盈利 。
此外 , 近两年以来 , 控制营销成本成为嘀嗒的策略 , “省下的即为赚下的” 。 相比较其他平台的营销以及补贴费用而言 , 嘀嗒“少得可怜” 。 2020年上半年嘀嗒补贴费用占比仅为0.03% , 在2019年补贴费用也仅占总收入4.6% 。
业绩能否持续
嘀嗒业绩能否持续向好呢?从目前来看 , 支撑其财务表现的两大业务领域都出现了新的变数 。
在顺风车市场 , 嘀嗒已经不可能继续“闷声发大财”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 中国四轮出行市场(出租车扬招、出租车网约、网约车、顺风车)的GTV预计将由2019年的7119亿元增至2025年的11005亿元 , 复合年增长率将为7.5% 。 其中 , 顺风车市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 其GTV将由2019年的140亿元增至2025年的1139亿元 , 复合年增长率为41.8% 。 所有入场者 , 恐怕都不会对该市场视而不见 , 而嘀嗒轻资产的模式本身缺乏粘合度 , 或将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
出租车市场同样不会风平浪静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 出租车在未来仍将是中国四轮出行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 , 2019年 , 出租车在中国四轮出行市场中占据68.6%的份额 , 预期到2025年在53.9%左右 , 继续保持第一 。
在出租车和网约车交织并存的长期态势之下 , 国家鼓励并推动新老业态融合将成必然之势 。 10月12日 , 2020年出租汽车新老业态融合发展研讨会上 ,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孟秋表示 ,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通过积极推动多项措施 , 不断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 , 促进新老业态融合发展 , 下一步要推动新老业态双向互济、良性互动 , 把出租汽车行业打造成为交通运输新老业态融合发展的典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