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应对人口老龄化 发展养老服务业( 二 )
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和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 , 实现省级全覆盖;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 兜底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高龄、失能等困难老年人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 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十三五”期间 , 我国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得到有效发展 。
服务市场全面放开
加大“放”的力度、强化“管”的能力、提高“服”的水平 , 在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同时 , 养老服务市场活力也得到大幅增强 。
——大力推进5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 , 中央财政5年共计安排50亿元 , 覆盖203个地级市 , 加强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 , 探索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
——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 , 加强管理 , 有效提升390多万特困老年人供养水平 。
——组织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 , 以全面排查整治为手段 , 以法律法规和养老服务国家标准为准绳 , 截至2019年12月底 , 共整治42.2万处服务隐患 。
随着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 养老设施工程建设、消防审验、环保审查、食品卫生等方面审批程序得到简化优化 , 养老服务市场已全面放开 。 “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
如今 , 老年人用品产业及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展开了多样化试点工程 , 聚焦养老服务消费面临的“难点” , 在加强用地保障、税费优惠、智慧养老等方面出台新政策 。 在政策利好下 , 各地拓展智慧养老应用场景 , 为老年人提供越来越多的普惠养老服务 。
“十三五”时期 , 养老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 , 但与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养老服务需求相比 ,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还存在着立法和顶层设计尚不完善、供给体系不够协调、投入保障有待加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人才与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 。
据民政部介绍 , “十四五”时期 , 我国将牢牢把握人口发展形势和养老服务需求 , 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部署 , 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 , 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 , 聚焦养老服务“难点”“痛点”“堵点” , 健全顶层设计 , 激发实践创新 , 推进建成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韩秉志)
责编:罗甜
推荐阅读
- 印度|中印边境一声巨响,印军试射导弹直指中国,解放军高原霸气亮剑
- 中国青年网|男子放手一搏再买6400元!结局令人震惊,买彩票输光15000元
- 中国网推荐|店家:她有脑子,1次刮痧5万!妈妈哭诉女儿理发店被骗十几万贷款
- 印度|印媒: 中国被我们冷落了!
- 窘境|窘境中求助惨遭拒绝!中国此次也选择置之不理,俄国:早该如此
-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济复苏走在全球前列
- 中国新闻网|尼泊尔交通部部长感染新冠病毒 政府决定加紧增设高依赖病床
- 图表视界|印度GDP将反超日本!仅次于中国、美国?,柳叶刀最新预测!30年后
- 海峡军志号|否则以后卖给印度,继煤炭后棉花被禁?澳农业部要求中国“澄清”
- 法国|中国驻斐济使馆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