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收新飞再拿倍科工厂,康佳白电逆势扩张的商业逻辑


|先收新飞再拿倍科工厂,康佳白电逆势扩张的商业逻辑
本文插图

老本行彩电业务都做不好 , 白电市场竞争又这么激烈 , 康佳集团却还在逆势投资并扩张其白电版图 , 那么其商业逻辑到底是什么?背后的商业动机又是什么呢?
孔余||撰稿
在传闻半年多后 , 中国家电业唯一拥有央企背景的康佳集团 , 通过其白电平台公司 , 终于拿下倍科电器的常州工厂 。 这也宣告 , 康佳集团在中国白色家电产业征战多年后 , 第一次全面完成从冰箱、空调到洗衣机三大品类、多产品规格的完全自主生产制造能力的布局落子 。 虽然晚到 , 但康佳并未缺席 。
就在今年9月最后一天 , 康佳集团全资子公司安徽康佳同创电器与滁州韩上电器共同出资成立的江苏康佳智能电器公司 , 从欧洲五大家电企业土耳其KOC集团手中拿下了倍科电器常州工厂 , 同时双方还达成了在洗衣机产品上的合作计划 。 目前 , KOC集团拥有ARCELIK和BEKO两个知名品牌 , 但在中国知名度偏低 。
在家电圈看来 , 康佳白电与倍科电器的这桩生意并不意外:一个要买 , 康佳集团最近2年多来一直在逆势扩张加码白电产品 , 自建或收购洗衣机工厂是必经之路 , 而通过与倍科电器合作 , 不只是快速接手成熟的工厂和产能投入运营 , 还可以获得来自KOC的贴牌订单;一个要卖 , 倍科电器常州工厂当年也是从新科嘉善公司手中购买而来 , 这也开启了倍科电器在中国家电市场自主经营的序幕 , 但是这些年来无论是倍科 , 还是ARCELIK , 在中国市场几乎没有闯出一条大路来 , 一直在上海等区域市场细分群体的折腾 。
不过 , 对于中国家电产业的厂商来说 , 更为关注的并不是倍科电器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出路 , 是进是退?而是更关注康佳为什么在最近2年来的家电低迷通道中竟然逆势投向白电产业布局 , 特别是产业链和制造能力的打造;更有意思的是 , 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所说 , 在康佳电视业务日渐下滑的背景下 , 又如何能做好市场竞争早就寡头化的白电业务?康佳怎么想的?
作为中国家电业的黑电标杆之一 , 康佳为中国家庭所熟知 , 过去40年来主要是得益于康佳电视这一品类 。 这也让康佳一度跻身中国彩电行业的头把交椅 , 成为与长虹并称的''黑电双雄'' 。 不过 , 近20年的中国彩电市场格局风云变幻 , 在公司体制和经营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 , 未能继续于彩电市场领跑的康佳集团 , 虽然很早就展开了多元化扩张 , 进军白电、手机、小家电等多个领域 , 但进展缓慢、发展不顺 。
直到2018年康佳集团突然宣布 , 拿下中国冰箱行业曾经的四朵金花之一新飞电器之后 , 并在新乡政府的全力支持下 , 又解决了新飞全品类品牌拥有权的问题 。 这才让外界意识到 , 其白电产业版图的扩张和布局 , 再次被提上康佳集团的战略层面 。
在拿下新飞不久后 , 康佳集团于白电市场上再次出手 , 通过组建合资公司的方式 , 低调拿下宁波本土家电企业韩电集团旗下的空调项目 , 终于拥有自主的空调产业基地和专业化团队 。
此次再度拿下倍科电器的洗衣机工厂 , 而这家工厂最初为江苏新科电子集团与新加坡家满共同投资设立的高水准滚筒洗衣机工厂 , 随后因为经营不善而出售给土耳其家电企业KOC集团 , 成为其旗下倍科电器的中国洗衣机基地 , 承载倍科电器抢夺中国高端白色家电市场的梦想 。 如今 , 谁也不曾想到 , 这会成为康佳洗衣机产业梦想开始的地方 。
至此 , 康佳集团在白电业务上除了拥有康佳、新飞两大品牌外 , 同时还拥有安徽滁州、浙江宁波、河南新乡 , 以及江苏常州四大产业园区 , 最终在进军白电产业多年后第一次打通了冰箱、洗衣机、空调三大品类的自主生产制造能力 。 那么 , 这一系列动作 , 又将给康佳白电未来的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期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