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15年从10万到1500亿,他可能是中国山寨老板转型最成功的人( 三 )


2018年 , 安世半导体实现营收104.31亿 , 净利润16.2亿 , 是不折不扣的“赚钱机器” 。
这么好的企业 , 之所以要卖 , 只因2016年高通启动了对安世母公司恩智浦的一场大并购 , 为通过反垄断审查 , 恩智浦不得不忍痛剥离安世半导体 。
于是在2017年2月 , 以建广资产为GP、合肥芯屏为主要LP的中国产业资本 , 悄然拿下了78.39%的股权 。
安世的技术和产品 , 不但是闻泰欠缺的 , 更是面向5G和智能汽车产业未来的;安世的主要股权 , 又主要在中国人手里 , 并在2018年4月发公告公开转让 , 惹来了一众上市公司竞标哄抢 。
张学政是其中最坚决、最敢于放手一搏的 。
但2018年 , 闻泰的净利润只有6101万 , 不到安世的1/26 。 要实现对这个估值300多亿庞然大物的并购 , 几乎不可能 。
为实现这场惊心动魄的“蛇吞象” , 张学政在资本上的腾挪闪转堪称绝妙 。
第一步 , 在股权竞标中先声夺人 。 2018年4月 , 经过200轮惨烈竞标 , 闻泰组成的产业联合体 , 以114.35亿的高价先行拿下了安世33.66%的股权 。 这其中 , 闻泰联合体动用了借款、质押、引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来募集资金 。
第二步 , 通过对境内外相关基金的股权收购 , 进一步获得安世74.46%的股权 , 实现控股 。
第三步 ,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 即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 , 完成对相关出资人的股权收购 。 期间 , 闻泰4次疯狂增发新股 , 募资金额高达216.5亿 。
最重要的是 , 在这场持续两年的并购中 , 闻泰股价从最低17.56元暴涨到最高171.73元 。 投资人对并购的巨额借款、注资 , 大量置换为闻泰的股票 , 又伴随股价一轮接一轮暴涨 , 获得了惊人的回报 , 惹得注资助力并购者不断涌入 。
以最近一次增发为例 , 2020年7月28日 , 闻泰发公告宣布57.54亿的定增超额完成 , 不但吸引了易方达、华夏、博时等大型公募基金 , 还有葛卫东、高毅等明星私募 , 更包括瑞银、瑞信、摩根大通等知名投行 , 堪称明星云集 。
在股票暴涨的狂浪中 , 闻泰已实现对安世98.23%的股权控制 。
而为撬动这场300多亿大并购 , 闻泰仅在最初支付了17.05亿现金 , 但却通过联合格力电器、云南城投、国联集成电路等产业资本参与 , 获得瑞银、瑞信、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助力 , 展开各种资本腾挪术 , 成功实现“蛇吞象” 。
由此 , 闻泰的市值也从借壳时不到40亿到冲上2100亿的最高点 , 一举成为国内的半导体龙头 。
公司业绩也因此飞升:2020年上半年 , 闻泰实现营收241.18亿 , 同比增长110.93%;净利润17亿 , 同比增长767.19%;扣非净利润14.42亿 , 同比增长941.05% 。
而闻泰业绩大幅增长的半年报 , 便是已按照74.46%的持股比例 , 将安世半导体的业绩注入其中 。
9月4日 , 闻泰科技再发公告:将完成对安世半导体最后1.77%股权的收购 。 如果一切顺利 , 闻泰将实现对安世100%的股权控制 。
当然 , 这场超级收购也给闻泰带来前所未有的财务压力 。
从发起并购开始 , 闻泰的总负债就从2018年3月底的75.84亿 , 飙升到2020年6月底的343.69亿;商誉更是达到226.97亿 。 而闻泰的净资产只有228.21亿 , 远低于负债 。
但闻泰的价值 , 或许不能仅从财报数字上来判断了 。
完成这场并购后 , 闻泰成为中国唯一的世界级IDM(整合元件制造商)半导体公司、车规级汽车半导体公司、最大的模拟电路半导体公司 。 而安世主营的汽车半导体 , 要求更高、标准更严;仅在美国通过认证都需要15年 , 极具行业门槛 。
在张学政看来 , 伴随5G商用、万物互联和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 , 安世将成为闻泰的一张王牌 , 在智能汽车、智能硬件、智慧城市等领域 , 具备硬核实力和增长潜力 。
目前 , 中国的汽车半导体产业还只能用收购 , 来缩短产业周期;未来 , 一定会以此为基础 , 填补在高端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空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