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玛的游乐园|泉州:一半烟火,一半香火( 三 )


本文插图

小艾玛的游乐园|泉州:一半烟火,一半香火
本文插图
▲印度教的痕迹无处不在
鱘埔古村:屹立千年的牡蛎
鱘埔古村位于泉州市东海镇 , 距离泉州城区不远 。 在这里 , 可以看到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蚵壳厝 。 厝即房屋 , 而蚵壳 , 是牡蛎壳 。 蚵壳建房 , 一般分为内外两墙 , 外墙为蚵壳 , 以三合土层层叠叠砌成 , 而内墙则是土石混合筑成 , 由此蚵壳外墙可以防雨挡风 。
小艾玛的游乐园|泉州:一半烟火,一半香火
本文插图

小艾玛的游乐园|泉州:一半烟火,一半香火
本文插图
▲蚵壳厝
有意思的是 , 建造蚵壳厝的海蛎壳体型巨大 , 绝非泉州所产 。 根据学者们考察发现 , 这类牡蛎应该产自非洲东海岸 。 可想而知 , 在宋元时期 , 满载着丝绸、茶叶和瓷器的货船从泉州出发 , 将产品远销欧洲、非洲 。 在返程时 , 由于船舱已空 , 不利于船体稳定 。 船员们只好在非洲的东海岸区域捡拾海岸线上大量的牡蛎壳作为压舱物 。 回到泉州后 , 将牡蛎壳随意扔在鱘埔岸边 , 就成了当地人建房子的原料 。
小艾玛的游乐园|泉州:一半烟火,一半香火
本文插图

小艾玛的游乐园|泉州:一半烟火,一半香火
本文插图
泉州人习惯于用海蛎壳烧制壳灰来代替石灰 , 可以防止海风带来的酸性腐蚀 。 而在鱘埔 , 比壳灰建房更有意思的 , 就是直接将海蛎壳嵌入墙体:密密麻麻的牡蛎壳堆垒成的墙体 , 既能防止海风的腐蚀 , 还保温、隔音 , 更重要的是 , 坚固的蚵壳厝历经千年 , 仍然可用 。
闽南菜:山海盛宴
相比粤菜的清淡、川菜的麻辣、鲁菜的咸鲜 , 闽南菜在众多菜系中显得颇为与众不同 。 在泉州 , 游客可以品尝到一款极有特色的“重口味”美食:“土笋冻”:将一种俗称为“泥丁”的蠕虫进行熬煮 。 蠕虫的胶质逐渐融化到汤汁中 , 整碗土笋冻呈现出果冻般的样貌和口感 。 一口吃进去 , 口感竟然十分不错 , 配上酱油、蒜泥等 , 味道非常赞 ,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吃的是蠕虫 , 肯定能吃下两大碗 。
小艾玛的游乐园|泉州:一半烟火,一半香火
本文插图

▲看起来有点像牛脊髓
另一道泉州必尝美味便是享誉海峡两岸的蚵仔煎 。 据说 , 蚵仔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 , 发明人是泉州市民郑成功:用番薯粉浆包裹住生蚝和鸡蛋 , 在锅中煎熟 , 再撒上香菜和葱花 , 便是一道正宗的蚵仔煎 。 尽管做法简单 , 但这道菜在其他省份却很少能见到 。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生蚝本身 , 只有当日捕捞的新鲜生蚝才适合制作蚵仔煎 , 倘若食材有半点变质 , 味道就大相径庭了 。
小艾玛的游乐园|泉州:一半烟火,一半香火
本文插图

▲鸡蛋可以配一切
在日落前离开开元寺 , 夕阳已将泉州西街的砖房染成了红色 。 在人群熙攘的街道上 , 听着南音从街巷的平房中传来 。 随便走进一家小店 , 要一份蚵仔煎或是面线糊 , 看着历经千年的古寺在日落时再度沉寂下来 。
小艾玛的游乐园|泉州:一半烟火,一半香火
本文插图

小艾玛的游乐园|泉州:一半烟火,一半香火
本文插图
小艾玛的游乐园|泉州:一半烟火,一半香火
本文插图
▲开元寺外的西街是泉州最具烟火气的地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