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文艺|今年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应该如何欣赏( 二 )


她的诗歌写作有许多让人颇费思量的地方 , 只要你对每首诗细细勘察 , 都会遇到一些难解之处 。 她将个人体验转化为诗歌艺术 , 极具私人性 , 却又备受公众喜爱 。
但另一方面 , 这种私人性绝非传记 , 这也是格丽克反复强调的 。 她曾说:“把我的诗作当成自传来读 , 我为此受到无尽的烦扰 。 我利用我的生活给予我的素材 , 但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它们发生在我身上 , 让我感兴趣的 , 是它们似乎是……范式 。 ”
实际上 , 她也一直有意地抹去诗歌作品以外的东西 , 抹去现实生活中的作者对读者阅读作品时可能的影响 , 而且愈来愈决绝 。 比如 , 除了 1995 年早期四本诗集合订出版时她写过一页简短的“作者说明”外 , 她的诗集都是只有诗作 , 没有前言、后记之类的文字——就是这个简短的“作者说明” 。
在中文版出版过程中 , 诗人也特意提出不要收入 。 柳向阳曾希望她为中文读者写几句话 , 也被谢绝了 。 她说 , 她对这本书的唯一贡献 , 就是她的诗作 , 此外 , 让她的照片、签名出现在这本诗选里 ,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为她高兴 , 也为自己错过她而遗憾”
“美国的好诗人比较多 , 今年的诺贝尔奖颁给格丽克也不意外 , 从中我们看到美国文化在全球语境中处于有利位置 。 ”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黄礼孩认为 , 格丽克的诗歌能力很强 , 游荡着学院诗歌的影子 , 语言很有天分 , 既准确、到位 , 又在形象感上游离开来 , 在语言的意外之处释放出精神之光 。 她的写作 , 对诗性的拓展有柔韧度 , 婉转中有坚定的东西 。 从自然景物到生活场景 , 再到宗教层面上的探索 , 都散发出纯净的气质 。
作为“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的创立人和唯一的评委 , 黄礼孩曾经想过把自己的奖颁给露易丝·格丽克 , “现在她获奖 , 为她高兴 , 但也为自己错过她而遗憾 。 ”
诗人李琬认为:“格丽克的诗行不长 , 但情感绵密 , 诗行之间有着骨骼一般清晰且流畅的连接 , 常常有倾诉的语调 , 用词简单但色调浓烈 , 在如今越来越繁复而脆薄的当代生活中 , 她的诗歌质地唤醒了生活本质中肃穆的一面 。 ”
来源丨中国艺术报 南方都市报
【南国文艺|今年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应该如何欣赏】编辑丨南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