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效用与偏好

效用与偏好是微观经济学中基本概念 。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商品数量获得的满足程度 。 效用的大小与商品数量是一一对应的 , 效用是商品数量的函数 。一般用U表示效用 , Q表示商品数量 。有以下函数存在:U=f(Q)效用 , 初始用基数表示 , 例如1 , 2 , 3之类 。 基数效用很长时间没有找到计量方法 。不同商品的效用一般不可以比较大小 。 消费5个包子与3个桃子即使都获得了最大的满足 , 但是不可以比较两者效用的大小 , 虽然消费两者获得的效用数字大小是相等的 。偏好是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商品组合偏爱或喜欢的程度 。西方经济学将两种商品组合在一起 , 发明了无差异曲线:在同一无差异曲线上消费者对不同数量的两种商品组合偏好程度一样;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上 , 偏好程度不一样 。 此时所谓的偏好程度又被称为序数效用 , 偏好程度与效用搞在了一起 。确实 , 无差异曲线不同商品的组合可以形成一定的效用(基数效用) , 但无差异曲线的组合却只是表示偏好程度而已 , 令人惊奇的是西方经济学把无差异曲线方程说成是效用方程而不是偏好程度方程 。 他们随意给出各种不同的“效用方程” , 这种“效用方程”是两种商品数量的函数 。用U表示“效用” , Q1表示商品1数量 , Q2表示商品2数量 , C表示常量 , 有:U=f(Q1 , Q2)=C这就是无差异曲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 无差异曲线方程 , 严格来说是偏好程度方程 , 但是确实可以表示基数效用 。如果认为无差异曲线方程表示的是基数效用 , 不妨认为可以比较大小 。当不涉及商品数量问题时 , 是偏好;当涉及商品数量时 , 是效用 。偏好决定消费者的定性购买(购买什么) , 效用决定消费者的定量购买(购买多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