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斌|致敬 | 周燕斌:上战场不怕,最怕救不了病人( 三 )



“一切为了病人 , 为了病人的一切 。 ”谈及牵头成立示范中心的初衷 , 周燕斌乐呵呵地说 , 患者的诉求就是努力的方向 , 也是自己坚守在临床一线的理由 。 如今 , 周燕斌每周开两次专家门诊、一次特诊 , 每次专家门诊接诊五六十个患者 , 几乎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 但面对患者加号的要求 , 他总是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
这道忙碌的身影也常常驻守在病房 。 中山一院呼吸科医生谷金萃还记得 , 此前有位食道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病情严重 , 周燕斌一直很关注 。 有一天患者突然出现血氧显著下降 , 生命危在旦夕 。 正在开会的周燕斌立即赶回病房 , 很快给予病人气管插管 , 接上呼吸机辅助呼吸 。 病情稍稳定之后 , 准备转送ICU进一步监护治疗 , 而当天呼吸内科ICU恰好没有空床位 , 周燕斌又想方设法帮患者协调到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 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诊疗和护理 , 患者病情有了显著的改善 , 最后出院 , 恢复正常生活 。
类似的紧急情况几乎每天都会在呼吸内科上演 , “重症病人生命体征容易发生变化 , 医生必然要时刻关注、及时治疗 , 都是很经常出现的事情 。 ”周燕斌从不特意提及 , 也从不懈怠 。 他的家与中山一院距离大约2公里 , 步行20分钟 , 开车只要几分钟 , 每当病人出现紧急情况 , 周燕斌总能在第一时间冲上去 。

最怕治不好病人
3月24日 , 东莞市人民医院 。 在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的第39天 , 74岁的新冠患者谭先(化名)终于脱离ECMO , 周燕斌长舒了一口气 。
周燕斌2月20日抵达东莞市人民医院 , 那时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 , 省里组织7家广州地区的高水平医院支援省内13家定点医院 , 中山一院负责驻点支援东莞市人民医院 , 周燕斌任驻点医疗队队长 。
接到通知一个小时后 , 周燕斌赶赴东莞 , “我早就做好了驰援的准备 , 也有足够的经历和经验去面对 。 ”2003年他就曾接受国家卫生部的工作安排 , 飞赴河北 , 辗转石家庄、唐山、邯郸、张家口等地支援当地抗非典工作 。
在东莞 , 迎接周燕斌的是一场硬仗 。 当时东莞市人民医院共收治100名新冠肺炎患者 , 包括10名重症、3名危重症 , 并且已经出现1例死亡病例 , 救治压力极大 。
驻点医疗队的到来 , 给东莞市人民医院ICU团队吃了一颗定心丸 。 周燕斌带领驻点医疗队参加到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 , 每天诊视危重症新冠病人、讨论救治方案、进行全省远程会诊 , 力求为患者制定最科学有效的方案 。
每天早上 , 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周燕斌准时出现在危重症病房 , 他特别强调临床诊治过程要认真、细致 , “检测指标的每个微小变化都要关注 , 才能及时给病人进行相应的治疗 。 ”
谭先是东莞最后一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 , 这位74岁的老人在2月2日确诊 , 2月4日转入东莞市人民医院ICU , 2月5日上呼吸机 , 2月15日上ECMO 。

更令人揪心的是 , 受到病毒重创后 , 谭先出现呼吸功能衰竭、肝功能损伤、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多脏器衰竭 , 后来还出现了消化道出血、气胸与严重的疱疹病毒感染 , 救治难度极大 。

针对谭先的病情变化 , 周燕斌带领医疗团队细致调整救治方案 , 控制多器官出血、防治肺动脉栓塞、控制感染、积极处理气胸并发症 , 前后为患者输了8次共计2400毫升康复者血浆 。 “很多远程会诊的专家都认为这名患者的治疗效果会不理想 , 但我们没有放弃 。 ”
3月22日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 X线胸片显示肺部病灶有吸收 , 氧合改善 。 3月24日 , 经专家组充分评估 , 使用了39天的ECMO从谭先身上撤离 , 这位与病魔搏斗50多天的老人迎来新生 。
“这是多学科团队不计代价、绝不放弃的结果 。 ”周燕斌在日记里写道 。 4月2日 , 在东莞奋战42天后 , 周燕斌返回广州 , 这时东莞市人民医院已经实现新冠肺炎住院确诊病例动态清零 , 救治任务圆满完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