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上海140个小区出现貉?还有萤火虫狗獾刺猬…野生动物进城生活得好吗?( 二 )


上观新闻|上海140个小区出现貉?还有萤火虫狗獾刺猬…野生动物进城生活得好吗?
文章图片
姜龙在不足0.5平方米的水洼里发现了北方狭口蛙 。
而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的红外触发相机镜头下 , 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似乎更加亲密 。 每天夜里 , 貉会跑出来 , 在人类活动的社区、公园、工厂、路边绿化带里觅食 , 像一群城市的“夜访者” , 自由地享受着人类建造的城市空间 。
在青浦区 , 王放曾和一只貉度过“奇妙”时光 。 这只貉可能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同伴 , 好几次坐在他脚下 , 在深夜里嘎吱嘎吱挠痒痒、发呆 。 不止有貉 。 此前 , 王放曾在城市中用镜头捕捉过居民家天花板顶藏匿的蝙蝠、在草地上悠闲散步的刺猬、灌木丛中专注觅食的黄鼠狼等……
王放说 , 目前普遍的观点是 , 中国的城市生态恢复建设进行了数十年 , 城市出现野生动物是必然趋势 。 “只是没想到 , 野生动物‘进城’会这么快 。 ”就在今年 , 貉突然在上海城区爆发式出现 。
根据王放团队的记录 , 目前上海已有至少140个小区出现了貉的踪迹 , 这还不包括森林公园、大学校园、工厂、城郊等其他空间 。 与此同时 , 貉的数量从过去每公顷1-2只的密度 , 迅速增长了3-5倍 。 “在一个8公顷大的住宅小区 , 我们发现了近50只貉 。 ”
上观新闻|上海140个小区出现貉?还有萤火虫狗獾刺猬…野生动物进城生活得好吗?
文章图片
丛林中的貉 。 来源:图虫创意
(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野生动物为什么会大量出现在城市?是原有生存空间被挤压?抑或城市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背后原因恐不能一言以蔽 。
王放发现 , 貉的进城就与貉自身的特性密切相关 。 “貉是主动进城的 。 甚至为了进城 , 这一物种做了很多生物学上的适应性调整 , 如体型变小 , 攻击性降低 , 饮食习惯变为杂食 。 ”这些生物特质的转变 , 加上貉本身极强的外部适应能力 , 让靠近人类而居变得可能 。
再加上近年来城市生态的显著变化 , 且不说城市绿地、公园的面积增加 , 许多社区也植被茂盛、池塘充盈 , 给了貉、松鼠、獐等生物成为“市民”的可能 。 “尤其是今年发生的疫情 , 让貉有了大量繁殖的机会 。 ”王放说 , 今年的越冬环境好 , 加之疫情高发期正和貉的求偶期、繁殖期重合 , 街道上没有人、车 , 使得貉在城市里的行为更加不受干扰 。
上观新闻|上海140个小区出现貉?还有萤火虫狗獾刺猬…野生动物进城生活得好吗?
文章图片
上海多地狗獾现身 。
当遭遇疫情束缚的人类行为解封后 , 人与数量激增的貉 , 正式开始共享生存空间 , 这让此前毫无相处经验的双方难免敌对起来 。 王放说 , 今年12345市民热线接到有关“貉”的投诉有数百起 , “投喂”是引发矛盾甚至人身攻击的主要原因 。 “人类友善的喂养 , 对貉是一种负面诱导 , 会让它产生依赖 , 从而停止觅食 。 ”
今年7月底 , 松江区米兰诺贵都小区就出现了60多只貉 , 它们相互厮打 , 与人类对抗 , 可当人类停止投喂约一周左右 , 这些对外部环境具有超强适应能力的小家伙立马又变回原来那个谨慎、小心、远离人类的“怂”样子了 。
上观新闻|上海140个小区出现貉?还有萤火虫狗獾刺猬…野生动物进城生活得好吗?
文章图片
7月28日白天 , 上海某小区变电站后侧一处貉巢穴处 , 多只貉仍进进出出十分活跃 。
这无疑给人类提了一个醒 , 用赏玩、驯养逻辑对待野生动物恐怕是行不通的 , 貉是如此 , 鸟类、蛙类如此 , 萤火虫亦是如此 。
两年前 , 因媒体的曝光 , 越来越多城里人慕名前来赏萤 。 加上周边地块的开发和“亮化”工程的实施 , 光污染越来越严重 。 求偶受到影响的萤火虫 , 一度锐减到只剩几十只 。
“萤火虫栖息地遭遇最大危机是在去年 。 ”姜龙说 , 有天他得知有挖掘机在萤火虫繁殖地施工 。 等靠近时 , 萤火虫的栖息地已经被挖掉了数十平方米 。 现场负责人说 , 这是因为环保督察发来整改通知 , 这片荒地上有建筑垃圾需要清理 。 可人们并不知道 , 这样一片看似不甚美观的废墟 , 恰恰就是萤火虫幼虫食物烟管螺的必要生存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