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正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江元勋:点化绿叶成佳品

_本文原题为 正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江元勋:点化绿叶成佳品
若论中国红茶“一哥” , 江元勋应该是没有悬念的 。 无论是续写中国顶级红茶传奇的“金骏眉” , 还是成名已久的“正山小种” , 或是“正山堂”这个享誉业界的品牌 , 都与这个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 。
2008年 , 江元勋获得有中国茶界“奥斯卡”之称的“陆羽奖” 。 颁奖词写道:“在困境中 , 他站了出来 , 以艺术家一样的想象神奇地点化了武夷红茶片片纤细的叶尖 。 正山小种红茶在他指间涅槃重生 。 ”
身为正山小种红茶第24代传人、金骏眉创始人之一、正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 江元勋就像他的祖辈们一样 , 准备用一生时间复兴那片“中国红” 。
绿叶|正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江元勋:点化绿叶成佳品
文章图片
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武夷山星村镇桐木村的厂区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薛志伟摄
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
【绿叶|正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江元勋:点化绿叶成佳品】江元勋皮肤黝黑 , 戴着眼镜 , 看起来很像一名工程师 。 他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厂中度过的 。 早晨一上班 , 他第一件事便是品鉴前一天制作的成品茶叶 , 定出品质与级别 。 然后 , 再去车间查看茶叶制作情况 。 这两件事大约要花去他半天时间 。
直至下午 , 江元勋才终于有时间坐下来 。 在浓郁的茶香中 , 江元勋陷入了回忆 。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是正山小种的诞生地 。 从明末至今 , 正山小种的历史延续了400余年 , 久居于此的江氏家族便是这段传奇的亲历者 。 “我从小就与茶叶打交道 , 9岁上山采茶 , 13岁跟着祖父学习精制红茶 , 从采茶到制茶 , 每个步骤都很熟练 。 ”
“最痛苦的是上世纪90年代前后 。 当时 , 国内红茶市场极为低迷 , 茶农的日子很难过 。 很多人离开家乡到外面打工 , 大片大片的茶园荒芜了 。 当时 , 桐木村只剩下2家茶厂还在坚持生产正山小种 , 其中一家就是我办的 。 ”回忆起红茶产业最低谷的那几年 , 江元勋语气里带着一丝沉重:“我祖父临终前曾说过 , 正山小种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 不能丢 , 一定要把它继承下去 。 每次一想到这句话 , 我就觉得怎么都得坚持下去 。 ”
实际上 , 当时的江元勋还算不上一位非常合格的企业家 。 更准确的说法是 , 他只是一位优秀的制茶人 。 他不太关注经营 , 也不关注营销 , 唯一关心的就是自家茶叶的品质 。 精选最好的茶芽 , 用最好的工艺 , 做最好的产品就是他的全部想法 。
然而 , 市场给了他沉重一击 , 一片片凝聚了他全部心血的茶叶 , 依旧孤独地躺在仓库里 , 无人问津 。
2001年 , 江元勋迎来了企业生涯的第一次转机 。 当时 , 武夷山市决定帮扶龙头企业振兴红茶 , 尤其是要振兴正山小种 。 在市有关部门帮助下 , 一位企业管理经验极为丰富的专家——祖耕荣 , 来到江元勋身边 , 帮助他处理企业经营管理以及产品策划营销问题 。
开始的时候 , 两个人的合作远谈不上愉快 。 祖耕荣一开口就谈品牌 , 江元勋依旧执拗地念叨着品质 , 两个人各说各话 , 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
“这种情况持续了有好几个月 。 直到有一天 , 祖耕荣突然瞪着我说 , 你开窍了 。 因为 , 那天我说了两个词——品牌与认证 。 ”江元勋说 。
按照江元勋的思路 , 鉴于红茶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 , 他要立刻着手做两件事 。 第一件是立刻申请品牌“元正”;第二件事是积极推动有机茶认证 。 2001年6月份 , 江元勋的茶厂拿到了德国权威有机食品认证证书 , 正山小种有了出口“绿色通行证” 。 趁着这股势头 , 江元勋又接连拿下了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权威机构有机认证 。 凭借这些认证 , 厂里积压的100吨红茶全部销售一空 , 原本摇摇欲坠的厂子一下子活了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