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四条河流打造特色廊道展运河文化底蕴

:原题为_北京日报|四条河流打造特色廊道展运河文化底蕴。
眼下 , 萧太后河、通惠河、坝河、温榆河正打造特色廊道 , 展现运河文化底蕴 。 昨天上午 , 展示辽文化的萧太后河展览馆正式落成 , 不久后即将开放 。
沿萧太后河马家湾湿地公园东行 , 河面碧波荡漾 , 花海怒放 , 一座三层仿古式建筑便是萧太后河展览馆 , 总面积2600多平方米 。
【北京日报|四条河流打造特色廊道展运河文化底蕴】“萧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漕运河 , 也是惟一一条以历史人物命名的河流 , 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 ”讲解员把萧太后河的变迁、治理成效 , 萧太后的传奇人生、治国成就 , 辽南京城的历史地位娓娓道来 。 参观者可通过LED屏、光影沙盘、可触摸板等模块互动 。
朝阳区文旅局负责人介绍 , 依托萧太后河水清、景秀、人文底蕴丰富的特色 , 朝阳区计划将展览馆作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的活动场地 , 策划举办文化活动 , 让大运河文化活起来 , 推动对外交流合作 。
展览馆记载着河流的悠悠历史 , 也绽放着它涅盘重生的魅力 。 史料记载,昔日萧太后河“如同江南水乡” 。 然而前些年 , 它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遭受严重污染 , 水色乳白 , 沿河而居的人称之为“牛奶河” 。
2015年起 , 朝阳区开始对12.4公里的萧太后河朝阳段进行治污、疏解、还绿 。 通过摸排萧太后河和7条支流 , 测算出日排污量约6万吨 。 此后,政府部门联合排水集团,铺设14.5公里污水管线,污水不再入河;铺设了16.3公里长的再生水管线,每天10万吨清澈的再生水注入河道 。 此外 , 水务部门还栽植了各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和微生物,恢复河流的自净能力 。
污染在河里 , 根源在岸上 。 朝阳区启动河流沿线的连片疏解 , 拆除各类大院及公寓25个、清退仓储物流企业28个、疏解交易市场等低端产业共计145万平方米 , 为滨水绿色休闲廊道的建设腾出大量空间 。
数年治河 , 如今 , 萧太后河朝阳段成为滨水历史文化风景区 。 自西向东设置运河怀古、古都溢彩、马家湾之忆、田园鱼跃4个景区 , 樱柳映堤、曲桥清州、卧牛问溪、云塔浩淼、磨坊话夕等22个景观节点分布其间 。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重要节点 , 朝阳区正加速构建通惠河文化生态走廊、坝河(亮马河)景观廊道、萧太后河人文画廊、温榆河生态精品廊道 , 共同组成运河文化的“四廊多节点”空间体系 。
眼下 , 四条特色廊道建设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 上个月 , 总面积80万平方米的亮马河国际景观廊道亮相 , 承载着文化、娱乐、生态等多种功能 。 通惠河畔的神木厂历史景观修复初步成型 , 目前《神木谣》碑已迁移到位 , 御碑亭和神木廊房整体工程已完工 , 神木廊房内部展陈工作也已完工 。 温榆河廊道景观将建设以漕运历史展示、工业遗址展示、文化艺术宣传等为一体的特色景观 , 同时挖掘望京驿馆、孙堠驿馆历史文化内涵 , 沿驿道设置北齐古长城景观雕塑群 。 (采访人员 朱松梅 通讯员 单艺伟)
相关新闻
圆明园退水明渠连续补水14天
这几天 , 家住圆明园退水明渠沿线的居民明显能感觉到 , 家门口河道景观变样了 , 两岸的巡河路正在修整 , 就连干了几个月的河道也流进了清水 。 原来 , 有附近居民投诉巡河路破损 , 海淀区水务局接诉即办 , 不仅修了路 , 还往河道补了水 , 为居民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环境 。
9月10日 , 家住海淀区青龙桥街道褐石园小区的居民反映 , 小区南门东侧200米处八家路路面尘土堆积 , 雨天泥泞、晴天扬尘 。 经现场调查发现 , 居民反映的这段路是海淀区河道管理所管辖的圆明园退水明渠滨河巡河路 , 道路宽度为3米左右 , 主要功能是防汛 , 作为河道管理部门河道巡查、运输抢险物资使用 。
河道管理所副所长代庆军告诉采访人员 , 由于周边经常有车辆停放在巡河路边 , 导致道路通行不畅 , 正常通行的车辆只能占压巡河路外侧的绿化带 , 导致绿化带被轧出深度10至20厘米 , 长度约400米的土坑 。 雨天时土坑积水 , 晴天时露地扬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