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高质量推进创新型经济体建设( 二 )


就发展理念及其展开战略而言 , 全面协同的创新机制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展开 。 微观层面将技术创新嵌入发展总体目标和管理全过程 , 根据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趋势 , 确定企业及其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 , 推动实现“战略引领看未来” 。 宏观层面则根据国内外环境和创新体系的实际状况进行顶层设计 , 连接各项要素 , 构造竞争优势 。
一方面 , 全面创新意味着全要素创新、全员创新以及全时空创新 , 即调动技术和非技术要素 , 持续激发并保障全体员工的创新活力 , 在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上实现创新空间的全面扩展 。 另一方面 ,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协同 , 即创新系统各要素的存在方式、目标和功能呈现出统一性、整体性和动态演化性 , 充分调动企业、院校和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 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组织实施深度合作和开放创新 。
中国式创新机制依托一系列创新政策而实现 。 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例 , 笔者考察了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与过程 , 研究有以下几点发现 。 第一 ,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下人均GDP年均提升4.71% , 政策效果显著 。 第二 ,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积极影响 。 机制分析方面 , 虽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因挤出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 但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作用更大 , 从而整体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 。
引领未来的创新动力
可以说 , 中国式创新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 , 但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下 , 中国式创新的短板也日渐暴露 。 比如 , 重大基础性创新突破不多、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仍然薄弱 , 以及创新创业的文化和市场环境尚不完善等 。 为了形成引领未来的创新动力 , 顺应时代和发展要求 , 中国式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突破 。
其一 , 正视原发性基础研究不足的现状 。 全球化格局处于剧烈变动中 , 必须针对一些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进行布局 , 经过长期研发获得关键核心技术 。 在此过程中 , 对于关键核心技术怎样做到专利保护 , 以及如何通过专利实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的问题 , 需要从根本上解决 。
其二 , 重视网络化发展的创新特征 。 数字转型对中国式创新提出很多新挑战 , 比如 , 网络平台经营过程中的公平竞争问题 , 企业经营的数字转型产生的隐私保护问题、社会伦理问题 , 以及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公共安全等的影响 。 中国不仅要超前部署世界级的智能基础设施 , 强化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示范应用 , 更要致力于促进网络时代生态、生活、生产的和谐共生 , 重视在网络化发展大环境下的创新需要 。
其三 , 合理规避中国式创新的路径依赖风险 。 企业不仅要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 , 更需要成为创新决策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 , 甚至还要逐步进入基础研究领域 。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 , 提升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 还关系着创新网络的健康发展 。 同时 , 政府对创新的支持要更多地体现为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 促使最优秀的企业家在企业创新竞争中脱颖而出 , 推动形成由企业家发明创新 , 并把相关技术应用到市场的最佳商业模式 。
如果这些困难得以克服 , 中国式创新道路就会在一些领域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 获得产业技术全球竞争中的均衡力量 , 进而建立与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之间的互换共享安排 。 中国将形成引领未来的创新发展新动力 ,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新型经济体之一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创新引领发展的机制与对策研究”(18ZDA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能源短缺与环境治理背景下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异质性有偏技术进步的视角”(71904077)阶段性成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