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数字社会谁都不能少
:原题为_人民日报海外版|数字社会谁都不能少。
数字社会谁都不能少(新视角)
一部智能手机 , 可以走遍天下 。 放在10年前 , 谁也不会想到 , 移动互联网会对中国社会产生如此巨大又深刻的影响 。 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网约车……似乎生活的一切都可以转移到线上完成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 移动互联网大放异彩 , 在服务大众生活的同时 , 也在助力防控疫情 。 中国不断迈向数字化社会 。
但是 , 移动互联带来的方便生活却并不是对每一个人的 。 老人因为没有健康码不能乘坐公共交通、老人因为不会预约挂号而导致看病难……老人成为了数字社会的一个盲点 , 尤其是防控疫情的背景下 , 这个盲点显得很突出 。
如果老人能够融入数字化社会 , 能够基本使用移动互联网 , 这无疑是皆大欢喜 。 但这不能强求 , 因为年龄、经济条件等种种原因 , 总会存在一些无法使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人 , 这些人就成为我们在推进数字社会建设要高度关注的群体 , 在数字化中留一点非数字的空间 。【人民日报海外版|数字社会谁都不能少】制定政策不能“一刀切” 。 为了防控疫情 , 许多医院实行预约制 , 入院需要扫健康码 , 这无可厚非 。 但是在执行之中不留余地 , 对于有庞大医疗需求的老人来说 , 有时就很显苛刻:不会网上预约 , 不会使用健康码 , 那就无法到医院检查开药 。 这就是典型的“一刀切”的做法 , 人为地将一些不会预约 , 不会使用健康码的人排除在外 。 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服务民生是好事 , 但是在执行中“一刀切” , 就会让好事变得没那么好 。
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 , 开辟非数字化的空间 。 在老人等特殊群体面前 , “数字鸿沟”格外需要引起注意 。 数字社会建设应该是属于全社会的 , 尤其是老人 。 中国逐步走向老龄化社会 , 老年人各种需求的满足将会催生众多的产业 , 带动经济的发展 。 所以 , 移动互联网不应该排除那些没有智能手机、不会使用互联网的老人 。 而是应该利用技术、政策等帮助老人适应移动互联网 , 适应数字社会 , 开辟一些特殊的非数字化空间 , 让老人等特殊群体同样能够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红利 。 甚至可以这样说 , 数字社会建设的成与败 , 这些特殊群体需求的满足将会是重要的试金石 。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 , 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这其中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持 。 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 , 我们就可以深切感受到新技术的魅力和便捷 。 但是无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现代化 , 都不应该忽视社会中任何一个群体 , 尤其是老年人群体 。 所以 , 如何让老年人适应未来的新技术 , 能够合理地使用新技术 , 检验着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成色 。
张一琪
推荐阅读
-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济复苏走在全球前列
- 途虎养车云途引擎欲解决行业难题 数字化转型后汽配市场竞争或将更加激烈
-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进博会看点|服贸展区设5大板块,非银金融机构首次参展
-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1921》献礼建党100周年 定档2021年7月1日
- 人民币|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收官 谁将接棒深圳
- 丁祖昱|数据中心成投资新风口“数字地产”受青睐
- 人民日报微博|197653!这个数字,我们永远记得
-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抗美援朝老兵王侠:我是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全球“大脑”云聚浦江 “金手指”指向更大开放
- 电子签约降本增效,数字化推动场景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