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俞敏洪:“有用的书”是肥料,“无用的书”是土壤,人因读书与众不同

俞敏洪是个十足的“书痴” , 家里一万多本纸质书 , 出门电子书从不离手 。 别人眼中他是金光闪闪的商业明星 , 他却说:“我一生努力奋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 不是办了新东方 , 而是终于有一天买书的时候已经不用太在意价格 。 ”
今年4月世界阅读日之际 , 俞敏洪就曾在自己的书房进行抖音直播 , 和网友畅聊读书心得 , 为乡村儿童公益“带货” , 将直播所得收入翻倍捐给乡村学校用于购买书籍 。
9月10日 , 作为“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的领读人 , 俞敏洪再次来到抖音直播间 , 对话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 , 谈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 向网友推荐自己爱读的书 。
俞敏洪|俞敏洪:“有用的书”是肥料,“无用的书”是土壤,人因读书与众不同
图片

“没书在身边 , 灵魂就没有了安全感”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 , 俞敏洪是新东方创始人 , 是成功的企业家、优秀的英语教育和管理专家 。 作为日理万机的“大佬” , 哪有什么闲情逸致去认真读书?但如果想到他来自80年代书香浸润的北大 , 这些可能也就不足为奇了 。
在做客央视读书类节目《朗读者》时 , 俞敏洪谈到大学时代关于读书的一件“糗事” 。 那时他刚从小地方的乡下来到北大 , “发现自己什么书都没读过” 。 进宿舍的第二天 , 看见舍友正在读一本书 , 《第三帝国的兴亡》 。 他就问道:“在大学还要读这种书?”舍友听了 , “把书从眼睛上拿下来” , 白了他一眼 , 压根就没理他 。
受到刺激的俞敏洪担心被同学看不起 , 发愤学习 , 却累坏了身体 , 因肺结核住院一年 。 在医院里 , 他想通了一点:只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在进步就足够了 , 无须和他人一较高下 。 他有了大把时间 , 读了两百多本喜欢的书 , 还写了两百多首诗 。 在这个过程中 , 他觉得精神非常充盈 , “感到时间没有被浪费” 。
后来 , 他经常跟着班长——多年后与他共同创立新东方的王强去买书 。 在北大 , “大家不比谁找了什么女朋友 , 就比谁读了多少书 。 ”他还记得 , 当时的书价平均一本五毛钱 , 十一块钱可以买二十本书 。 大学期间 , 他每年都要读两百多本书 , 平均每两天读一本 。
对于学生时代闹出的笑话 , 俞敏洪早已不放在心上 , 但通过阅读保持进步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 即便后来忙于工作 , 他也坚持每天至少读三十页书 , 一年读大约六十本 。
对俞敏洪而言 , 身边有喜欢的书相伴 , 就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 每次出差 , 他都会带上一堆书 , 但往往总是没时间看 , 基本上是背出去又背回来 。 朋友嘲笑他带书不看的愚蠢 , 他自己想想也觉得好笑 , 但下次还是接着带 。 他说:“好像没书在身边 , 灵魂就没有了安全感 。 ”
“‘有用的书’是肥料 , ‘无用的书’是土壤”
俞敏洪不止在一个场合规劝年轻人多读书 。 在他的一条抖音短视频中 , 他解答了“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 。 他谈到 , 尽管很多情况下 , 读完了一本书 , 书里的内容不久后就会忘掉 , 但这本书已经在无形中对你产生了影响 。 “就像你走过一条河 , 弄湿了衣服 , 上岸以后 , 衣服很快干了 , 但走过这条河的记忆还留在你的脑海中 。 书中不同的观点、思想、启发、争论会让你脑洞大开 , 锻炼你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反应速度 , 让你成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 。 ”
在抖音上 , 俞敏洪经常展现自己“文艺青年”的一面 , 三句不离书 , 往往让人忘记他在事业上的成就 。 他还像是当年那个未名湖畔拥有赤子之心的北大学子 , 深情地朗读海子、顾城、舒婷的诗 , 向网友推荐《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系列 。 在评论中 , 一名网友写道:“读您推荐的第一本书是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 , 让我的内心久久为之震撼 。 在现在这个泥沙俱下的时代 , 希望您给我们多分享一些有营养的好书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