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母亲文七妹:一生宽厚仁慈,曾深情地说:三伢子是干大事的


|毛主席母亲文七妹:一生宽厚仁慈,曾深情地说:三伢子是干大事的
文章图片
|毛主席母亲文七妹:一生宽厚仁慈,曾深情地说:三伢子是干大事的
文章图片
|毛主席母亲文七妹:一生宽厚仁慈,曾深情地说:三伢子是干大事的
文章图片
|毛主席母亲文七妹:一生宽厚仁慈,曾深情地说:三伢子是干大事的
很多年以前 , 毛主席给友人邹蕴真写过一封信:“世界上有三种人 , 损人利己的 , 利己而不损人的 , 可以损己以利人的 , 自己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 。 ”毛主席母亲文七妹 , 一生宽厚仁慈 , 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1867年2月2日 , 文七妹出生在唐家坨的一个普通家庭 。 她本名文素勤 , 因为在姐妹中排行第七 , 因此唤为文七妹 。 1885年 , 15岁的毛顺生娶了18岁的文七妹 , 但婚后的生活却并不如人意 。
文七妹20岁左右怀孕 , 但两个孩子都相继夭折 , 令人十分惋惜 。 为了满足生子的愿望 , 文七妹虔诚地信起了佛 , 希望能保佑她的孩子健康成长 。 1893年12月26日 , 伴随一阵清澈的啼哭声 , 一个婴儿成功降世 。
毛顺生思索再三 , 给儿子取名为毛泽东 , 是取“日从木中出”之意 。 夫妻两人沉浸在生子的喜悦之中 , 当然不会想到这个孩子 , 将来会做出怎样惊天动地的大事 。
在毛泽东的少年印象中 , 父亲的脾气总是很粗暴 , 这或许与毛顺生的早年生活有关 。 在他17岁左右 , 就接手了家庭的所有重担 。 家中5人的衣食住行、还有5间半破的茅草屋 , 以及欠下百余两银子的外债 , 压力实在太大 。
当身边同龄人都纷纷走出大山 , 前往曾国藩的湘军中 , 搏取一份机遇时 , 毛顺生也不禁陷入了沉思 。 没多久 , 他也走上了军旅之行 。 这份当兵的收获 , 不在于得到多少钱 , 而是当他走出大山后 , 才发现世界远比他想象的要大 。
眼界的提升 , 让毛顺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 后来有人总结 , 他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分别是:“专事农桑”、“弃农从军”、“亦商亦农” 。 回乡以后 , 毛顺生从米粮生意做起 , 后又涉猎养殖业 , 成了韶山远近闻名的能人 。
毛家从起初的5间破茅草房 , 到后来10间半砖瓦房 , 就是对他能力的最好体现 。 毛顺生富了 , 但他一生勤俭节约 , 对子女的要求 , 也近乎到苛刻的地步 。 这种态度 , 也许就是他的财富秘诀 。 毛主席曾回忆父亲:

“他性情暴躁 , 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 。 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 , 给我们吃的是最差的 , 每月十五对雇工特别开恩 , 给他们鸡蛋下饭吃 , 可是从来没有肉 。 对于我 , 他不给蛋也不给肉 。 ”

与父亲的严酷相比 , 母亲文七妹的宽厚仁慈 , 则影响毛泽东更深 。 因为毛顺生脾气暴躁 , 父子俩经常吵得不可开交 。 文七妹看在眼里 , 记在心里 。 她甘当两人中间的和事佬 , 每次吵起来 , 她必能想办法调和 。
除了解决父子吵架的琐事 , 文七妹对穷人的态度 , 也值得称道 。 那时毛家的条件尚算宽裕 , 遇到饥荒年代 , 文七妹总是愿意施舍穷人 , 而毛顺生则不太愿意 。 毛泽东从小受母亲影响 , 也对穷人产生了同情和怜悯 。 这种影响 , 伴随了毛泽东一生 。
有一次 , 毛泽东上学时 , 看到一位同学总是不吃饭 。 后来才知道 , 他家里穷 , 带不起饭 。 从那以后 , 毛泽东每次都将饭分给他 , 自己则饥肠辘辘挺到放学后 , 才开始大快朵颐 。 起初 , 文七妹以为是儿子不够吃 , 便给他加大了饭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