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东方快评丨“偷吃两颗葡萄被辞退”是对职业操守的守卫

【东方网|东方快评丨“偷吃两颗葡萄被辞退”是对职业操守的守卫】
东方网|东方快评丨“偷吃两颗葡萄被辞退”是对职业操守的守卫
【东方网|东方快评丨“偷吃两颗葡萄被辞退”是对职业操守的守卫】文女士在浙江杭州某仓库上班 , 做的是生鲜食品打包分拣工作 。 前不久 , 文女士在打包葡萄时随手摘了两颗吃掉了 。 当天中午 , 公司做出辞退文女士的处理决定 。 文女士说 , 公司确有规定 , 不能偷吃生产线上的食品;但公司直接把她开除了 , 她觉得有些不公平 。 (9月6日《华商报》)
两颗葡萄值不了多少钱 , 偷吃生产线上的两颗葡萄被开除 , 让这位女员工觉得企业小题大做、借题发挥 。 一个对规则缺乏深层次的尊重和敬畏的员工 , 自然难以懂得职业操守的价值和意义 , 总是千方百计地去替换规则 , 对规则进行灵活的变通;在她眼中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 却关乎企业的口碑和声誉 。 消费者发现葡萄少了两颗 , 下一次说不定会“用脚投票”;生鲜食品企业如果不对员工“偷吃”严格管理 , 就会自食其果 。
在一个区分性的认识里 , 个人关系和公共关系的不同 , 在于它们的角色和规则不同 。 这位女员工上班偷吃的不是私人的葡萄 , 而是生产线上的葡萄;公私不分从表面上看并不打紧 , 可是 , 当人们经历了无数小的公私不分之后 , 就会对公私不分的容忍度增大 , 对公私不分的承受力不断增强 , 最终产生一种“见怪不怪”的麻木态度 。 因此 , 要做到公私分明 , 就必须在公与私之间建立有效的隔离地带 。
伴随着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 , 保障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基础就从人情转向契约 。 社会生活契约化既是公共关系的要求 , 也应该成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 企业明明有规定禁止员工“偷吃” , 为何有的员工有令不行 , 故意去违反乃至绕过规则?在她看来 , 偷吃葡萄可能不会被抓住不会被追责 , 即使被问责了违规成本也不会太高 。 殊不知 , 她遇上了一个有格局的企业 , 对员工的职业操守有着严苛的要求 。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 , “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 。 食品品质考验着企业的良心 , 一个视食品品质为生命的企业 , 不会放任和纵容员工“偷吃两颗葡萄” 。 说到底 , 如果不能在失范行为与非失范行为之间建立清晰的界限 , 对底线的突破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 。 一个员工经常“偷吃”的生鲜食品企业 , 早晚会被吃垮 。
行有行规 , 在上班时间偷吃企业的两颗葡萄不仅背离了角色规范 , 也是一种轻微的损公肥私;企业从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角度对这位员工进行辞退 , 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 。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的今天 , 员工不仅要有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 , 还要遵循职业伦理与职业操守;“偷吃两颗葡萄”并非无关紧要的“小节” , 而是关乎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底色 。 “一个人最好的作品 , 就是他自己” , 上班偷吃企业两颗葡萄的女员工 , 显然在职业考场交出了一份不合格答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