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每年4000多万老人跌倒 适老化改造留给我们哪些考题( 三 )


目前 , 很多市场服务商只是奔着相关政府补贴参与到适老化改造项目中 , 缺乏商业服务意识 , 一旦失去补贴支持 , 根本生存不下去 。 这样的企业在市场端处于被动地位 , 只能根据政府制定的方案进行改造 。 被动的处境、市场化发展路径不健全 , 扼杀了市场活力 , 还需拓展个人客户 , 满足市场需求 。
——资金、人才、技术短板待补 。 四川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黄禹洲表示 , 四川省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按照平均每户1000元标准进行成本投入 , 政府兜底支付资金超过4000万元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宋煜表示 , 目前各地大多是以政府主导推动适老化改造 , 其经费投入往往集中在建设期 , 后续维护管理费用支付还需机制的保障 。 此外 , 适老环境评估需要大量有专业资质的人员 , 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 出台相关评估标准等 。
宋煜认为 , 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需要认识到适老化改造的决策主体应当是最终受益人 , 而不是政府或者企业一厢情愿的投入 。 因此 , 只有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共识 , 才能形成较大规模的市场需求 , 从而实现适老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 实现双赢 。
有企业负责人建议 , 可借鉴日本将居家适老化改造费用由长期护理险进行部分支付的经验 , 减轻老年用户负担 。 李红兵表示 , 虽然长期护理险在全国多地进行了试点 , 但在企业负担压力较大的背景下 , 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长护险上 , 还需探索多种模式 , 解决支付问题 。
下篇
抓住契机 , 释放老年市场红利
半月谈采访人员 邰思聪 吴文诩 吴振东 陈地
在我国 , 居家养老模式得到肯定和提倡 。 近几年 , 2亿多老年人口迎来了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提速 。 适老化改造 , 如何紧紧围绕老年人需求进行?谁将为老年人的需求来发声?
当老人走出家门 , 在看病、出行的过程中 , 能否同样享受适老化设施带来的安心、安全?“适老”的理念 , 能否与其他理念一同融入未来的设计与建筑中?
从修修补补走向老年用品规模化产业化 ,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 是适老化改造的最终目标 。
需求至上 , 因人而异
以政府出资牵头的适老化改造 , 容易陷入“千家一面”的误区 。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起点 , 永远是老年人的需求 , 如果忽略老年人个体需求 , 改造可能根本没用 , 甚至成为障碍 。 例如 , 给瘫痪老人的家里到处安上扶手 , 老人不仅没有能力使用 , 这些改造反而可能影响轮椅使用 。
若老人能力尚可 , 却处处给老人安上扶手、无障碍坡道、换上护理床 , 首先会给老人的尊严感、对居家环境的控制感带来损害 , 其次不利于保留和开发老人的自理能力 , 很可能进一步加速老人能力的衰退 , 花了钱却适得其反 。
适老化改造是非常专业的工作 , 综合评估、适老设计、改造实施、产品适配、持续服务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员把关 , 要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一户一策”制定方案 , 确保适老化改造安全、实用、高效 。
老年人的改造需求既与其健康状况、能力水平、住宅原有环境情况有关 , 也与老年人可利用的各种居家及社区养老服务有关 , 十分复杂 。 但老年人往往对改造需求无法正确判断并表达出来 , 需要多学科背景的专业团队运用专业知识及相关评估工具共同作出专业判断后 , 代老年人发声 。
今年7月 , 上海相关部门发布《2020上海市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试点)产品供应商目录征集》公告 , 其中对适老化改造参与企业从资质、所提供的产品类别功能及价格等方面作出详细要求 , 旨在推动适老化改造规范、透明、高效进行 。
上海市政协常委、市卫健委副主任张怀琼建议 , 适老化改造宜“套餐化”进行 , 由专业机构设立一个“基本款”方案 , 以实用、安全、舒适为原则 , 重点关注厨房、卫浴、走道、家具等方面 。 在此基础上 , 对于有特殊需求或更高要求的家庭 , 可提供相应的升级套餐与定制套餐 , 使改造方案更加个性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