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彼岸|语音和文字,信息的表达、接收与记录( 二 )


而语音 , 更多是站在上帝视角 , 存在很多先置信息 , 这部分信息隐匿在语气、语调中 , 这对于信息的结构化与回溯 , 简直是灾难 。
三、互联网而言 , 语音与文字怎么发展?
饶了一大圈之后 , 我们再来看看 , 对于两种各有优劣的表达与记录形式 , 在互联网行业中 , 是否还存在机会 , 未来会如何发展 。
忘川彼岸|语音和文字,信息的表达、接收与记录互联网对于信息传播有着巨大价值
首先 , 我表达一个个人观点:
“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在于极大程度的消除了信息差 , 更加直观的说 , 提供了信息表达、接收与记录的更优解 。 ”
而抛开视频不谈(那是更宏大的话题) , 人类这么多年来最重要的信息表达、接收与记录方式——语音与文字 , 在当下的情境中 , 还存在可优化的点吗?
我觉得是有的 。
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仅针对语音和文字):

  1. 对于信息的表达、接收流程还可以优化吗?
  2. 是否存在新的场景让我们更加愿意表达和接收信息?
  3. 信息如何记录可以使得效率更优?
1.信息表达、接收流程可优化吗?
对于同步的场景 , 文字部分流程相对通畅 , 对于语音而言 , 在网络延迟和语音质量上还存在可优化的空间 , 比如最简单的证明就是当下微信电话的通话质量是远差于直接拨打电话的 。
而对于异步的场景 , 当前文字的表达接收在信息流产品上 , 通过“表达-内容理解-算法个性化 | 社交推荐-接收”的流程在运转 , 整体逻辑也是较为通畅的 , 而随着算法的不断提升 , 已经平台掌握用户社交链的增多 , 整体的效率也还存在提升的可能 。
而对于语音 , 目前表达和接收的流程 , 仅跑通了“表达-接收”的流程 , 并没有复杂算法机制介入 , 就算喜马拉雅等平台 , 也仅是通过对长语音内容打内容标签(依靠用户上传)来进行推荐分发 。
这中间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语音的语义识别能力不够 , 且用户对于短语音并没有形成消费习惯 , 长语音因为复杂性与消费场景的局限性 , 赛道太窄 , 播客这一形式还是门槛太高 。
忘川彼岸|语音和文字,信息的表达、接收与记录短语音有消费价值吗?
这或许是个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2.表达接收信息意愿更高的新场景可构建吗?
当下的时代 , 越来越多的人将朋友圈设置了仅三天可见 , 因为真实社交链的接入与网上关系链构建深度加深 , 人们在平台上表达信息的成本越来越高了 , 这方面的原因可以详见我之前写的一篇短文:短思考-我们为什么逃离朋友圈? 。
这种失语的环境 , 很多人觉得会以一种陌生人社交平台的方式解决 , 或者在新浪提出来“公域朋友圈”——绿洲上 , 得到纾解 , 但推广很久依然效果平平 , 已经证明了这种模式并不能解决问题 , 那么 , 表达接收信息意愿更高的新场景是可构建的吗?
我认为解决方式可能存在于给予用户不同的身份与对应的社交货币来解决 , 而最有效的方式可以通过构建网上多元角色来实现 , 这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用户形象一定要是具象化的 , 因为只有具象化的东西 , 才能让接收者愿意产生互动与形成新的社交链 , 这方面的一些想法见:升维:社交与游戏化 , 游戏与社区 , 彼时 , 文字和语音都是丰富人物形象的一种方式 , 在新的场景下 , 用户可以以不同的具象化形象表达和接收不同的信息 , 以一种更加开放自由的心态 。
3.信息如何记录可以使得效率更优?
这部分讨论对应的是当下的信息记录工具 , 比如印象笔记、notion等 , 这些工具的存在解决了信息记录的一个很大痛点:结构化且可回溯 , 使得信息记录的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