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重启快的,滴滴想表达什么?( 二 )


「包容性」于滴滴而言其实一直存在 。 2015年滴滴与快的合并 , 本身就是一件必须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商业事件 。 两家业务高度重合的公司合并 , 意味着必定会有一方将被化整为零 , 但是 , 在无数个互联网并购案中 , 宣布合并只是开始 , 困难的是整合 。
在整合收购对象的业务和人员方面 , 强大如阿里也要耗时费力 。 2018年初 , 阿里收购饿了么 , 而直到两年后 , 阿里本地生活公司才正式宣布对饿了么与口碑两个团队融合 , 此前饿了么与口碑只是合作关系 。
于滴滴来说 , 与快的的合并因两家公司均为创业公司 , 且业务高度重合 , 整合起来不会像阿里收编饿了么一样 , 必须从底层架构入手 。 这样的过程在滴滴快的合并后一年 , 同样出现在滴滴和Uber的合并案中 。
滴滴与快的、Uber的合并案 , 基本塑造了滴滴企业文化中的「包容性」 。
2017年 , 柳青将大量时间用在滴滴企业文化的塑造上面 , 「包容性」正是这时被提升为滴滴企业内部的价值观之一 。
作为这种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之一 , 像石东海、付强这样的老快的人如今在滴滴最重要的业务部门担任一把手 , 基本就能说明 , 滴滴已经成为一个能够将完全不同的人才吸引到一起的企业 。

包容之外的开放与透明
在出行领域 , 滴滴已是领头羊般的存在 。 但外部战火的熄灭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安稳 , 过去几年 , 「安全」始终是悬在滴滴头顶的一把利刃 。
在安全事件亮起红灯之后 , 滴滴一直在All in安全 , 柳青在公开场合露面时的话题几乎都围绕滴滴的安全措施 。
对滴滴而言 , 「安全战事」从攻坚转为常态 , 不仅意味着走出阴霾 , 也意味着在过去两年时间里 , 采取的「包容性」价值观发挥了作用 。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 , 下线435天后 , 滴滴顺风车开启在哈尔滨、太原等五个城市试运营 。 试运营规则中有一条关于女性乘车时间的限定 。 5座城市的试运营时间段为5:00-23:00 , 而女性用户被限定在5:00-20:00 。 有人感觉受到冒犯 , 当天 , 关于顺风车“女性宵禁”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 。
第二天晚上 , 滴滴官方微博宣布调整试运营规则 , 对所有顺风车用户提供服务的时间均调整为5:00-20:00 。
柳青当天晚间在微博回应:大家的批评悉数收到 , 给朋友们心里添堵 , 心里也是觉得挺凹糟的 。 “在安全的问题上 , 还真是有点儿如履薄冰地在试运行 。 恳请大家多给我们一些时间 , 我们马上会上线顺风车产品功能的评议会 。 ”
类似评议会在滴滴All in安全的时间里开过无数次 , 据滴滴内部人士透露 , 每周一上午 , 程维和柳青会拉上所有负责人 , 雷打不动地召开安全会议 。 除此之外 , 大大小小的安全主题会议零散分布在其他时段 。
顺风车下线325天后 , 滴滴对外搞了一场媒体开放日 。 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 , 程维、柳青带着滴滴高管团队全程在场边「罚站」 , 台上预留时间最多的是顺风车团队 。
也是那一次开放日 , 滴滴顺风车团队在下线期间所做的工作首度被公开 , 比如健全安全能力整改系统、顺风车用户全部要求实名认证、顺风车车主和快车专车司机一样要进行三证验真、背景筛查和人脸识别 , 而失信被执行人将无法注册成为顺风车车主、女性专项保护细化 , 以及迭代18个版本 , 优化330项功能等 。
正是这样大大小小的安全会议以及一次次的对外沟通 , 使得滴滴在保持「包容性」的同时 , 又增加了开放与透明 。 包括在「快的新出租」的5条规划里 , 第二条就是「持续在全国举办出租车行业恳谈会」 。
滴滴理性激进
今年3月滴滴向全体员工发出了一封内部信 , 公布了未来的三年目标「0188」 , 即0安全事故、每天服务超过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
紧接着 , 滴滴开始频繁变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