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大鱼吃大鱼,五大巨头或掀中国啤酒史上最大的战争( 二 )
中外企业的加速跑 , 让中国啤酒业快速发展壮大 。 到1988年 , 中国大陆啤酒总产量已达656.4万吨 , 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
这一时期 , 各家企业的竞争 , 主要还停留在跑马圈地、各自为阵的粗放阶段 。 总体量已是世界前列的中国啤酒业 , 细看下来还是小而散的状态 。
但局面很快就打破 , 各自为阵甚至相安无事的日子 , 很快就一去不复返 。
【混战时代 , 巨头崛起】
国内啤酒市场百花齐放时 , 看似江河日下的国外资本 , 却在酝酿一场更大的正面“进攻” 。
在部分外资企业撤出中国的同时 , 更多企业选择了痛定思痛后“卷土重来” 。
他们从台前退到幕后 , 纷纷以参股、收购本土啤酒企业的方式 , 步步为营、“曲线救国” , 或明或暗地壮大实力 , 发起了第二轮“进攻” 。
像SABMiller和华润啤酒、AB和青岛啤酒、英博和珠江啤酒、纽卡斯尔和重庆啤酒等 , 都是在此期间实现了“手拉手” 。
外资卷土重来之时 , 本土啤酒也向着做大做强的目标发起冲锋 。
首先 , 以燕京啤酒为代表的本土新势力 , 开始快速走出本地、扑向全国 。
在北京顺义区政府的支持下 , 1980年代才成立的燕京 , 不但快速将销售网络铺满北京城的大街小巷 , 击败包括五星在内的本土百年老牌子 , 而且依靠一系列打破传统的创新和突破 , 于1993年冲进全国前三 , 产销量直逼青岛啤酒 。
其次 , 以青啤、雪花为代表的本土老品牌 , 也在燕京等新巨头的巨大压力下摆脱吃老本的模式 , 开始了更狼性的成长 。 青啤拥有悠久的历史、强大的品牌 , 雪花则在1993年被华润收购 , 并以央企的强势资源快速走上全国扩张之路 。
而且 , 伴随实力的增强 , 各家本土大企业也都效仿外资 , 采取了收购策略 , 来更快速的做大 。 其中收得最猛的 , 当属青岛啤酒与华润啤酒 。
青岛啤酒的收购 , 某种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 。 就在燕京快速做大、华润猛虎下山的同时 , 青啤的发展却相对大大没落了 , 甚至一度被燕京反超 。
如何迎头赶上?青岛啤酒首先想到的就是收购 。 而且 , 它也有钱 。 1993年 , 青岛啤酒正式上市 , 一次募集资金16亿人民币 , 这在当时是笔巨资 。
带着这样的底气和百年历史的品牌积淀 , 青岛啤酒成了收购扩张的急先锋 。 它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 , 连续拿下了北京的五星、三环 , 山西的汉斯、汉中 , 河北的廊坊啤酒等品牌 , 在18个省市区迅速建起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 , 最先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
文章图片
背靠央企的华润啤酒 , 则发明出一套“蘑菇战略”将战车快速开向全国 。 所谓蘑菇战略 , 其核心要义是 , 在市场状况比较好的地区 , 通过收购一家生产厂家作为生产基地来进入该区域市场 , 然后通过竞争取得区域寡头地位 , 继而以此为核心向更大范围延伸 。
依靠这套战略 , 华润啤酒先后拿下安徽圣泉、湖北东西湖、四川蓝剑等企业 , 成功占领四川、辽宁、天津、武汉等大片区域市场 , 并在当地几乎处于垄断地位 。
青啤、华润以资本持续开路的同时 , 一度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燕京 , 也沿袭前者开创的收购道路 , 举起了收购整合的大旗 。
桂林漓泉啤酒、泉州惠泉啤酒、杭州千岛湖啤酒、包头雪鹿啤酒、郑州金星啤酒等地方企业 , 都归于其麾下;甚至在青啤的大本营山东 , 燕京都与当地巨头三孔、无名搞在了一起 , 形成对战青啤的态势 。
【五大|大鱼吃大鱼,五大巨头或掀中国啤酒史上最大的战争】中国啤酒激烈洗牌时 , 全球啤酒业也不断掀起滔天之浪 , 推动着行业格局的重塑 , 并上演着比中国本土企业更为激烈的整合故事:头部集中 , 大者恒大 。 其中的战火自然也被带入中国 , 并与本土企业合力 , 把啤酒业的竞争 , 从大鱼吃小鱼 , 推进到大鱼吃大鱼的更激烈阶段 。
推荐阅读
- 读特|日本化妆品巨头据此推出新品,日媒:疫情下全民佩戴口罩
- 山东鲁能|山东鲁能迎来好消息,“大鱼”正积极运作,李霄鹏乐坏了
- 通天战队|A股最励志闻泰科技!给华为小米打工到半导体巨头,半年赚17亿
- 像梦一样奔驰|51WDP开发者平台五大工具全面开放,让数字孪生触手可及
- 湖人队|打花了!火箭下半场一波14-0打懵湖人,第三巨头爆发已轰下23分
- bmw|正负值-14!威少15中4“防死”哈登,只剩12投太惨,遭湖人双巨头上课
- 光威|看看光威,这才是中国芯,北大、中科院都差远了,国外巨头都慌!
- 李霄鹏|李霄鹏又重申鲁能有大鱼且今晚有进展,大鱼会是谁呢?
- 【】打申花李霄鹏继续轮换“大鱼”今晚有动静?
- 科学家|科学家发出警告!地球“第五大洋”将形成,已出现约56公里长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