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为什么“杀父”?

8月18日 , 福建漳州市发生了一起家庭惨剧:60岁男子魏某宁持械砍死84岁的老父亲 , 然后跳楼“畏罪自杀” 。 网络审判沸沸扬扬 , 各位判官仅凭警方的几行《警情通报》就下结论:魏某宁就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恶魔 。 作为大学同学 , 我想有必要让吃瓜群众看到魏某宁的另一面 , 他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十恶不赦 , 也许从中你还可以找到悲剧产生的原因?魏某宁在同学群常用的昵称有“武当仙人”和“北京白云观” , 他相当痴迷道教的神力 , 自称每天坚持打坐练气功 , 给自己的小目标是活过一百岁 , 笑傲人生 。 无论在网上网下 , 同学都直呼他“仙人” , 听闻“仙人”用这种极端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 直让人感叹人生无常 。 “仙人”的一生真可以说是一个传奇 , 下面我讲讲他的故事 , 绝大部分内容是他在同学群的自述、有些是私下的交流 。“长兄如父” , 这句话多次出现在他的聊天记录里 , “仙人”是魏家长子 , 下面还有好几个弟妹 。 那年他12岁 , 家里的顶梁柱突然病倒长期卧床不起 , 他毅然地与母亲共同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 在一位亲戚的帮助下他养了好几只羊 , 靠给各家各户送羊奶维持了全家的温饱 。 谁也没有料到 , 几年后这位放羊娃以状元的高考成绩被北京某高校提前特招 , 但更出乎意料的是 , 他入学几个月后就休学了 , 他因无法适应北方的气候得了鼻炎 , 后因手术成为空鼻症患者 。休学一年后 , “仙人”转学到我们学校成为我的同学 , 还担任了班长 。 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内地一家大型国企 , 他说那是一段难忘的神仙日子 , 工作轻松收入高、还能从福建带些走私物品赚外快 , 八十年代初 , 大学毕业生的年收入不足千元 , 而他早就有好几万的存款 。 正当他规划在当地娶妻生子时 , 父母写信要求他回老家工作 , 他们希望能利用他的人脉关系和资金带领弟妹共同富裕 。 虽然满肚子的不情愿 , 最终他还是妥协回漳州到一所学校当老师 , 他说他几乎成为家里的取款机 , 在父母看病、弟妹上大学结婚等需要钱的时候 , 他都慷慨解囊 。由俭入奢易 , 由奢入俭难 。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 “仙人”发现身边的人很快富起来并超越自己 , 仅凭老师的死工资只能越过越穷 , 如何快速致富?在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 , 他鬼使神差地选择了赌博 , 这是一个陷阱一条不归路 , 期待一夜暴富的他很快就倾家荡产、妻离女散 , 失亲情丢工作进班房 。 几年后 , 获释的他也曾想开始新的人生 , 他试图重新拿起教鞭、走上讲台 , 他试图 。。。,但很快发现这个世界已无他立锥之地 。 由于意外“失足” , 他成为这个社会最不受欢迎的人 , 更受打击的是 , 最亲的父母、弟妹都避他如瘟神 。 失去了所有社会保障和家庭依靠 , 年近花甲的他到鞋厂做过鞋、到工地搬过砖、上渔船打过鱼 。也许是真的走投无路?他向同学求助 , 几百、几千、几万 , 很多同学伸出了援助之手 。 记得两年前的同学聚会 , “仙人”是吊着出海捕鱼时严重受伤的手来参加的 , 一位专程从海外回来参加聚会的女同学见到他落魄的样子 , 偷偷地找到与他同城的同学 , 留下5千美元以帮助他渡过难关 , 还有同学曾提议专门为他设立帮扶基金 , 后来有两位同学主动提出“包养计划” , 每月定时为他提供足额的人民币解决了他租房和吃饭的问题 。曾经光宗耀祖、父母骄傲 , 如今羞辱门楣、父母嫌弃 , 他坦言这种落差对心灵的巨大摧毁 。 或许是为了排解孤独感? 他常在同学群挑起话题 , 喜欢与人辩论争输赢 , 他的思想变得非常偏激、敏感易怒 , 被他骂退群的同学有好几位 。 有同学根据他的行为咨询了医生 , 结论是他很可能患双相障碍躁郁症 , 必须尽快进行治疗 。 说他是病人一定会激怒他 , 几位同学私下组织了一个“精神陪护小组” , 轮流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 有位在美国的同学经常陪聊到凌晨 。网络世界的精神安慰毕竟短暂有限 , 为了获得更多更真实的关怀 , 他经常投奔漳州周边城市的同学 , 有时候一住就是几个月 。 在现实世界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 , 同学们都明显感觉到他的躁郁症已相当严重 , 在多次与他家人沟通治疗事宜无果的情况下 , 同学专程把他送回父母家 , 可见到的是形同仇人的一幕 , 他被无情地拒之门外 。对于正常人来说 , 任何矛盾都不是杀父的理由 , 唯一能解释的是他的躁郁症突然发作 。 那么 , 是什么触发了他的病情?记得他在同学群谈及两件事 , 一件是他的一位弟弟中了一千万的大乐透 , 他认为他父亲应该说服他弟弟拿点钱帮助自己 , 因为他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刻担当起“父亲”的重任 。 另一件是他马上要成为有钱的“拆二代” , 他父亲许诺把老家面临拆迁的老宅给他 。他们父子都走了 , 真相已经不重要了 , 重要的是对悲剧的反思 。 “仙人”常骂家人“白眼狼” , 因为他真切感受到成功时被宠爱、失败时遭冷漠的反差 , 有句话最亲的人伤害最深 , 为什么亲人落难就不能“拉兄弟一把”?人们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 的确 , “失足少年” 还有机会回头做人 , 像“仙人”这样的“失足老人”还能回头吗?人都有老的时候、都有误入歧途的时刻 , 因一个“污点”就把几十年的奋斗彻底清零 , 会不会把人逼上绝路报复社会?这些年发生了很多针对无关群体的随机恶性凶杀案 , 其中的凶手有多少是被清零的“失足老人”?如何让有污点的人不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 也许仅仅反思还不够 , 不是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