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往事丨80年代大学生腼腆而美好的爱情
1.运动露天广场与主教学楼之间是操场 , 有单杠、双杠、乒乓球台、篮球场 , 还有带足球场的大跑道 , 那是我读书期间经常光顾的地方 。 尽管球踢得不怎么样 , 但还是非常热爱 。 一起踢球的人大多都记不起来 , 只是记得肖思章光脚丫对着墙壁踢球 , 苦练“铁脚功” 。 有一年暑假后回到学校 , 足球场的草长的快有半个人高 , 踢不了球 , 后来就干脆废除了草坪 。 到了冬天 , 在厚厚的雪地里踢球又很过瘾 , 特别是一次次漂亮的飞铲 , 感觉极爽 。
那时西电的体育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 除了足球 , 还有篮球、排球、田径等项目 , 参加的人都不在少数 。 由于没有体育馆 , 室内项目开展的不是很多 。 我们班的雷惟刚、赵燕杰、王玉国、郭永进、王雁、李梅等都是运动健将 。 郭永进的起跑技术堪称完美 , 有“偷抢半步”之绝技 , 专业术语应该是叫“猜枪准" , 郭同学真是反应神速啊!记忆较深的当数七九一班的吴晓燕同学 , 广东湛江人 , 学习成绩和各项运动都很拔尖 , 有一年代表陕西省高校参加全国体育比赛集训 , 好几十天没有上课 , 期末考试成绩依然优异 , 不佩服不行啊!1981年 , 第三届世界杯在日本举行 。 中国女排一路披荆斩棘 , 闯进了决赛 , 与东道主日本队狭路相逢 , 最后苦战五局 , 获得了中国三大球历史上首个世界冠军 。 举国欢庆的日子里 , 学校也沸腾起来 。 从世界杯开打到中国女排夺冠后的一段时间 , 整个校园掀起了一股排球热浪 。 我们班更是兴奋无比 , 课间休息讨论赛事热点 , 晚饭前后苦练排球技术 。 凡有电视直播 , 肯定围在电视机前观战助威 。 记得中国女排对阵苏联女排那场比赛 , 正赶上学校停电 , 只能通过“关系”去20所借电视看 , 大伙情急之下 , 竟然将电视机直接接到了380V交流电上 。 比赛没看成 , 还烧毁了电视 , 后来多亏吴海燕自己绕制了一个变压器 , 才得以修复 。 受排球热浪的炙烤 , 系里那段时间常常组织各种各样的排球比赛 , 我们792班与兄弟班791班就经常开展对抗赛 。 我班男队队员有王玉国、赵燕杰、李荣海、程建新、王均铭、雷惟刚、李卫泽、柳惕、郭乃瑜等 。 凭借大家的齐心协力 , 以及打吊结合等灵活多变的战术 , 我们总是胜多负少 , 系里组织的比赛中也能取得很不错的名次 。 我们班的女排对付一班应该是 “洒洒水啦” , 尽管791班有学校的全能冠军吴晓燕 , 怎奈好汉难敌四手 , 何况我班有六员大将哩(李梅、王雁、李宗文、范玢、刘惠娟、尹伟谊) 。 不过要真论女排 , 那还是78级厉害 , 人家有俩校队的 , 我班女生跟她们对阵 , 也只能甘拜下风 。2.情愫那时候学校禁止谈情说爱 , 但对我来讲 , 这个规定是多余的 。 实话实说啊 , 那时的我比现在还木纳 , 又有些自卑 。 自我感觉已经非常努力了 , 成绩最多也只能达到中上水平 。 生活上捉襟见肘 , 穿着用度极其寒酸 , 就算学校鼓励恋爱 , 也没有胆量一试 。 再者说 , 一百二十多人中 , 女生只有十多个 , 所谓“狼多肉少” 。 我等呆头呆脑、歪瓜裂枣、条件不好的 , 必须有自知之明呀 。 有时对面走来三五个裙裾飘动 , 追逐嬉笑的女孩 , 我还会把头低下 , 或者扭向一边 。 心悸 , 面热 , 不敢多看一眼 。 当然 , 这种表现也是入学头一两年 , 后来慢慢熟悉了 , 渐渐也与女同学们交往多起来 , 恐女症也就逐渐消除了 。 我也可以和李宗文等女同学在宿舍楼下打乒乓球 , 也敢向李海燕同学借书看了 , 记得有一年暑假 , 我还帮女同学缝过被子哩 。
十八九岁的年华 , 正值青春膨胀之时 , 俊男靓女们互相仰慕 , 产生好感 , 隐秘交往 , 最后发展到形影不离 , 这是无可厚非的 。 只是我那时比较懵懂 , 没有开窍 , 对这些事情也不怎么关心 , 偶尔隐约感知一二 , 但毕竟没有太大的影响 , 就让美好的瞬间永远留在心底吧!同学间真正的恋情不好随便讲述 , 反倒是八卦 , 聊聊也无妨 。
首先要讲的故事 , 跟高治龙沃哈怂(陕西翻译:那个坏蛋)有关 。 某日 , 高治龙突然发现一个怪现象 , 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分析 , 然后将成果公布于众 。 他发现白登顺的头总是不自觉地朝右边转 , 感觉像习惯成自然似的!刚入学时顺儿没有这个毛病呀 , 现在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 , 顺儿在小课室第一排靠南边窗户的位子 , 第一排中间坐着尹伟谊 , 紧挨尹伟谊的则是刘惠娟 。 刘惠娟同学生得眉清目秀 , 身材又很苗条 , 最主要的是本分朴实 , 时常穿一件快要褪色的旧上衣 , 好像还是军绿色的 。 一句话概括就是 , 这个女娃不错 , 喜欢她的同学很多 , 顺儿当然也喜欢她啦 。 前面已经交代过 , 那时西电上学期间不让谈对象 , 所以咱们的顺儿 , 只能在自习时偷偷扭头看上一眼 , 久而久之就让高治龙给发现啦 。其实 , 顺儿不仅仅是偷看 , 还花心思专门买了草稿本 , 写上刘惠娟的名字 , 悄悄的放在抽屉里 。 谁知竟错放在了尹伟谊的位子 , 当尹把本子交给刘时 , 刘惠娟同学又气又羞 , 立即将本子给扔掉了 。 既然没有留名 , 大家怎么又非得“诬陷”是顺儿所为呢?这就不得不佩服当今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同学了:他拉着尹大姐去看墙上贴的值日表 , 比对上面的笔迹 , 最后确认 , 真是顺儿写的! 我还记得有个周日 , 翁正杰一个女同学老乡 , 从外校过来找翁正杰玩 。 同宿舍的田伟 , 看见宿舍来了女孩 , 很识趣地走出宿舍并顺手把门带上 。 然而强烈的好奇心又驱使田伟同学在我们宿舍搬了一把凳子 , 趴在他们宿舍门上 , 试图透过玻璃偷看 , 这样滑稽又调皮的事情在那个年纪显得那样亲切 。另一段同学间的八卦 , 完全是道听途说 , 想着有趣也写来一看 , 就用化名啦 。 故事里的男孩叫阿正 , 女孩叫阿钟 。 阿正是关中西府人 , 一米七八的个子 , 体态端庄匀称 , 浓眉大眼 , 面部轮廓俊朗 , 唯独太过白净 , 与黄土地上的传统肤色有些偏差 。 平日里言语很少 , 就算必须说话 , 也是面带微笑低声细语的 , 极为腼腆 。 阿钟来自东北 , 高挑的身材 , 行走带风 , 喜欢将乌黑的头发分成两撮扎起 , 秀气姣好 , 也属于比较低调的人 。 仔细想来 , 我们班所有女同学都美得很自然 , 不用涂脂抹粉 , 看上去也很舒服 , 养心养眼 。 阿正和阿钟在同一自习小教室 , 一个在一组 , 一个在二组 。 四年里 , 没有人看出来他们有什么交集 , 也从没发现有私下来往 , 完全是很普通的同学关系 。 毕业分配时 , 阿钟自然而然选择回东北 , 当时只能去铁岭某单位 。 让人意外的是 , 阿正居然放弃填报家乡陕西的单位 , 而是选择去遥远的铁岭工作 。 当时同学们纷纷猜测 , 阿正是冲着阿钟去的 。 为了爱 , 千里追随 , 是好样的! 阿正如愿以偿与阿钟同在一个部门工作 , 同一食堂就餐 , 同住单身宿舍楼 , 周末、节假日同去郊外散步观光游玩 , 按照正常的剧情发展 , 两人谈情说爱 , 乃至步入婚姻殿堂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 然而 , 阿正同学依然保持了在校时候的风格 , “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 , 对阿钟没有一点暗示 , 也没有表白过(或许有暗示 , 只是方式不明显 , 信号太弱 , 别人难以感受到) 。 周末、节假日一块出去散步郊游 , 也是阿钟与同批去单位报到的其他同事一起 , 拽上阿正去的 。 饭堂吃饭 , 阿正也总是不敢主动与阿钟坐在一起 , 工作中也是有事说事 , 无事呵呵傻笑 。 不但单身的阿钟没有感受到来自阿正的爱意 , 其他人也没有旁敲侧击 。 至于阿正心里是怎么想的 , 笔者无从知晓 。 直到有一天 , 阿钟调离了原单位 , 回到了老家所在的城市 , 阿正立即从铁岭不辞而别 , 阿钟从此再也没有了阿正同学的消息 。如今的阿正同学 , 在广东安家落户 , 事业有成家庭和睦 。 而同样是西府人 , 岳林的故事就更活泼有趣一些 。
推荐阅读
- 综艺大集合|西电学霸 | 超高绩点保研北大,建模达人教你破解“优秀”密码
- 这三个东西电子化就没有什么事必须到现场或者邮寄
- 广西电视云媒体中心|央媒栏目《品牌天下》与广西宝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约 战略合作
- 恢复高考,难忘的“拼爹”往事
- 华为手机:一个硬核直男的崛起往事
- 猫眼网友
- 金池回归李宗盛音乐剧《当爱已成往事》首演成功
- 煤老板狂欢往事:西安奢侈品造富20年
- 为了43年后的相聚3、往事难回首
- 马介璋|汕头愣头青潮商:落魄生活,暗誓开大10倍工厂,80年代遍布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