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阳山|风林:被盗的黄丕烈墓( 二 )
读《吴郡西山访古记》 , 常惊异于李根源先生对于地名描述之准确 , 荒山野岭 , 是垂问于土人?抑或依李根源的身份 , 有军用地图可用?未见有记述 , 只能姑妄猜度了 。
李根源访黄丕烈墓 , 时间在民国十五年三月初七 。 这一天开篇是这样写的:“上午六时 , 入白阳山金井坞” 。 查各种资料 , 阳山之南 , 为金井坞 , 未见有白阳山之南为金井坞之说 。
本文插图
北为阳山 南为白阳山(五峰山)
阳山位置在苏州西北 , 白阳山在阳山之南 , 两山直线距离约六七公里 。 猜测“白阳山金井坞”的说法 , 一种可能是同名 , 就如同苏州西边有两个鸡笼山一样 , 再一种可能是用志书标识地图时 , 将阳山地名误标为白阳山 。
为这个问题纠结了很久 , 遍索资料 , 后来弘嗣兄传给我一张苏州老地图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 在白阳山区域 , 标识有“金牛坞”字样 。 广陵书社《苏州山水志》“阳山”条目记载 , 阳山南有金井坞 , 又名金牛坞 , 莫非确实是地图误标 , 以讹传讹?
本文插图
苏州老地图(弘嗣兄所藏)
之所以纠结这个地名 , 是为了弄明白李根源的行经路线 , 《吴郡西山访古记》记载 , 前一天结束寻访之后 , “抵善人桥舟次 , 已七时矣” , 有可能是宿舟中 , 也有可能另觅他处 。 善人桥位于白阳山之南 , 次日一早 , 登白阳山 , 最近的两个坞 , 一在山南 , 一在西南 , 皆有可能登山 。
读前人游记 , 所述如果是自己去过的地方 , 在心中一一相互印证 , 别有意趣 。 李根源登山观景之后 , 下山经过御道至紫泉古庙 。 丁酉孟春 , 往访黄丕烈墓 , 从穹灵路转入○七六村道 , 行不远 , 道边赫然“紫泉古寺”四个大字 , 颇为惊异 , 近百年了此寺尚在 , 后查资料 , 古寺也是迁址 , 不过距离原址不算远 。
本文插图
○七六村道
本文插图
紫泉古寺
复前行 , 路左古井一口 , 李根源记载:“有居心庵废址 , 存大井一口 。 乡人云 , 即陈白阳五湖田舍遗迹” , 不知是否此井 。 弘嗣兄探头看了半天 , 说瞧着不像老井 , 内壁是红砖 , 还有给水管 。 我向来和弘嗣兄抬杠惯了 , 一开口就是“也许是古井翻修 , 井圈样子是老的” 。
本文插图
存大井一口
再看李根源之后的路线:“出博士坞村 , 得恭谨老成坊 , 有华表、翁仲、石狮、石马、石羝等 , 皆倾仆 , 坟圮 。 乡人云 , 乃徐氏墓 , 四五十年无人来矣” 。 康熙南巡书赐徐乾学的堂弟徐秉义“恭谨老成” , 坊上刻此四字 , 李根源先生据此断定为徐秉义墓 。
弘嗣兄取相机拍“博士坞村”的村名标识牌 , 又和弘嗣兄就村名由来抬杠 , 此前多有资料注明 , 博士坞是因有金圣叹墓 , 因人而得名 , 窃以为这是个想当然的说法 , 没有可信依据 。 金圣叹不过一介诸生 , 博士弟子员而已 , 和博士八竿子打不着 , 就算有名气 , 会因此改了地名?再说苏州也有言子后代居住 , 名正言顺朝廷封赐的五经博士 , 如果是葬在坞中 , 此地因此得名更有可能 。
弘嗣兄不理我的诡辩 , 我只好去翻故纸堆来和他抬杠 。 后来 , 在明代王鏊《姑苏志》找到这么一段:“小白阳山 , 一名伏龙山 , 在金井坞南 , 横耸众山之外 , 山址旧有寄心菴 , 今废 。 其东南为博士坞、弥陀岭、竺峰岭 。 又东南则狮子岩 , 在?村之上 。 又南则野芝坞 , 皆连属灵岩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