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说粮食优质高产我们做到了|袁隆平说粮食优质高产我们做到了 90岁生日前理发
_本文原题:袁隆平说粮食优质高产我们做到了 网友:粒粒皆辛苦 , 向袁老致敬
近日 , 袁隆平接受采访时表示 , 过去大家常认为 , 粮食种植“优质不高产 , 高产不优质” , 这个观点要纠正了 。
文章图片
袁隆平说粮食优质高产我们做到了
虽然既高产又优质难度比较大 , 但现在我们做到了!
网友:粒粒皆辛苦 , 向袁老致敬!一定要听袁隆平爷爷的话 , 不浪费粮食!
延伸阅读:
袁隆平土味儿“门规”引热议 , 要想搞出真东西 , 就要脚踏实地、不辞辛苦
近日 , 袁隆平院士在接受专访时谈到收徒条件——“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这条乍听起来充满土味儿的“门规” , 迅速引发热议 。
事实上 , 下田的“门规”早已有之 。
深耕田野 , 是袁老一直践行的科研姿态 , 某种程度上也是他成功的关键 。
历史上 , 许多国家都曾研究过杂交水稻 , 而中国之所以能率先突破 , 其中或许有对粮食需求更强烈的因素 , 但更重要的是 , 相较于某些国家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研究 , 以袁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农业科学家 , 像普通农民一样贴近大地 , 长年累月躬耕于稻田 , 他们坚信“电脑里长不出水稻 , 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 , 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 。
去年9月 , 在北京参加“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后 , 袁老心心念念:“回去第一天就要去下田!”即便已名动天下、年过耄耋 , 袁老仍然雷打不动坚持“土办法” , 让人动容 。
下田作业 , 是从事农业应用科学研究的前提 , 这昭示着一条朴素且颠扑不破的道理:要想搞出点真东西 , 就要脚踏实地、不辞辛苦 。
但反观现实 , 如今的科研圈却颇受浮躁风气侵扰 。
有做应用研究者 , 惯于在实验室的一小方天地坐而论道 , 全然忘了“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做基础研究者 , 又耐不住“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寂寞 , 浮皮潦草、急于求成 。
攀登科研高峰、探索未知路径 , 从来都是一件难事 。缺乏老老实实、经年累月的付出 , 又如何能取得突破?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 袁老多次以这8字总结成功经验 。
而这 , 也是众多科学家公认的秘诀 。灵感与机遇的出现 , 可能只是电光火石的瞬间 , 却必须建立在深厚知识和大量汗水长期积累之上 。
眼下 , 中国还有许多科研难题待解 。比如 , 国内芯片高度依赖进口 , “缺芯少魂”长期存在;被称为“工业之母”的高精度机床 , 国内制造技术水平与德日等国差距不小;生产“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 , 还远未实现与第一梯队的并跑……
攻克这些“卡脖子”的科技难题 , 其紧迫性并不亚于吃饱饭 。
科研路上 , 越是追求尖端 , 越是“九死一生” , 唯有数十年如一日深耕细作 , 才可能找到“试验田”里最适合的“植株” 。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水稻|从“80后”变“90后” ,今天袁隆平许下一个生日愿望
- 【】从“80后”变“90后” 今天袁隆平许下这样的生日愿望
- 第一财经|东北遭台风三连击 农业部门预测粮食不会大幅减产
- 新华网|我国粮油行业倡议“全链条”粮食产后护理
- 袁隆平|《乘风破浪》成团夜,被抵制的陈赫坐嘉宾席最后一排,表情落寞!
- 新华社|从“80后”变“90后”老人,袁隆平许下生日愿望
- 土壤污染|光明时评:从源头上消除土壤污染对粮食安全的威胁
- 新华网|从“80后”变“90后”的袁隆平许下生日愿望
- A股|重磅!粮食够不够就看它,A股两大投资机会曝光!
- 香港美心月饼连续16年荣获世界优质食品奖 享誉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