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诸子百家|老子的“上善若水”有着非一般人理解的精深含义( 二 )


居善地 , 心善渊 , 予善天 , 言善信 , 正善治 , 事善能 , 动善时 , 这句话的意思非常简单 , 无非表示能够好好的挑选一个合适的地方居住 , 能够好好的把内心修养到道的深度 , 能够好好的遵循天道并依道而行 , 能够好好的说话而取信于人 , 能够好好的处理好所有的公事私事 , 能够好好的事奉有才能的人 , 能够好好的在恰当的时候有所行动 。善 , 就是能够好好的做点什么的意思 。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老子的“上善若水”有着非一般人理解的精深含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果什么事情都能够好好的做好 , 也就是不争 。现在一般人 , 每做一样事情 , 几乎首先考虑的是我能得到什么好处 , 而老子认为 , 只要能够把事情好好的做好就行 , 有没有好处是不用去考虑的 , 也不用去争的 。所以 , 《老子》紧接着就写了“夫唯不争 , 故无忧 。”
综上所述 , 前面所说的“有争” , 就是指争取处于让人瞧不起的位置;后面所说的“不争” , 就是不去跟别人争夺利益 。可见 , “水善利万物而有争”比“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更加符合《老子》的本意 。
另外 , 《老子》第七十八章又提到了水:天下莫柔弱于水 ,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 , 以其无以易之也 。水之胜刚也 , 弱之胜强也 , 天下莫勿知也 , 而莫之能行也 。这一章的内容 , 各版本除了部分字句略有不同 , 意思完全一致 。
这一章的意思也非常简单 , 老子认为 , 水能够胜坚硬 , 柔弱能够胜刚强 。
那么 , 最关键的问题又来了 , 像水一样的柔弱真的能战胜刚强吗?像水一样的自甘卑下真的能给自己带来像老子自己所说的“求以得 , 有罪以免”吗?或者问 , 天道真的能损有余而补不足吗?
其实 , 这已经是第N遍的回答这个问题了 。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老子的“上善若水”有着非一般人理解的精深含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老子》之所以称为《道德经》 , 因为《老子?道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先天地而生的道 , 道的形体是虚无飘渺的 , 道的作用却是生生不息的 。所以《老子?德经》提出了 , 只要人能够像道体一样的无 , 道的生生不息的作用就会让人得到有;人若是拼命想要有 , 道就会让他变成无 , 这就是有无相生的原理 , 也就是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无我、看清、做对、双赢 , 无就是让自己的心达到虚无 , 也就是抛开自我的情绪私欲 , 抛开老子所说的一切可欲和不知足 , 抛开自我的一切先入之见和主观成见 , 摘掉所有的有色眼镜 , 达到无我的境界 , 这样才能像旁观者清一样的看清客观事物的真相 , 看清了客观事物的真相 , 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对而获得双赢 , 获得双赢就是让自己也得到利益 。
道家就是先让自己通过柔弱不足来达到无我 , 在无我的境界上 , 就会有一个空灵的心灵 , 在空灵的心灵中 , 就会像无中生有一样的产生灵感 , 这些灵感就会像旁观者清一样的看清 , 就会在灵机一动中产生奇思妙想 , 有了看清和奇思妙想 , 就能达到做对双赢 , 有了做对双赢 , 就能得到自己的利益 。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老子的“上善若水”有着非一般人理解的精深含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若能像水一样的柔弱并自甘卑下 , 就是抛开自己的情绪私欲 , 使自己达到无我的境界 , 就是效法道体的虚无 , 在无我的境界上 , 才能产生智慧来看清做对 , 所以《老子》全篇不厌其烦的讲述了要上德若谷、知足、生而不有、大国以下小国、柔弱、不争等字眼 , 就是希望人们能够效法道的虚无 , 从而达到无我的境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