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小白鸡”疯狂抢占屠宰鸡市场,国鸡如何做大做强“芯片”种源?


近年来 , 以817肉杂鸡为代表的小白鸡养殖量不断增加 。 其养殖量占我国肉鸡总量的比例从2009年的12% , 上升到2019年的16% 。 小白鸡抢占屠宰型肉鸡市场份额已成既定事实 。 而两广作为国鸡传统养殖大省 , 该如何延续种源和市场优势 , 做大做强国鸡“芯片”种业?
“小白鸡”抢占国鸡市场份额已成既定事实
小型白羽肉鸡(小白鸡) , 作为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肉鸡产品类型 , 由于鸡苗成本低、长速快、胴体特征适合整鸡深加工等优势 , 市场接受度日渐提高 。
近年来 , 以817肉杂鸡为代表的小白鸡养殖量不断增加 。 根据新牧网·新禽况估算 , 2019年全国小白鸡年出栏量在15-18亿羽之间 , 较3年前的养殖量增加50% , 较10年前则几近翻番 。 从肉鸡养殖的产业结构来看 , 小白鸡年出栏量的占比从2009年的12% , 上升到2019年的16% 。
作为一个发源于山东的肉鸡品类 , 小白鸡自2013年以来加快了“南下”步伐 , 并在华东、华南等地获得了可观的消费市场 。 据新禽况了解 , 广东作为传统的国鸡主销区 , 近年来其小白鸡的年消费量也已达到3亿羽左右(包括熟食、分割冻品等) 。 目前 , 广东粤西地区、广西贵港均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小白鸡养殖产区 。

无论是白羽肉鸡 , 还是国鸡 , 均受到来自小白鸡不同程度的冲击 。 正如部分行业人士所言 , 小白鸡抢占国鸡市场份额已成既定事实 。
小白鸡竞争力日益增加 , 加速华南地区布局
小白鸡起源于817 , (817肉杂鸡)最初仅是通过简单的白鸡、蛋鸡杂交而来 。 由于缺乏专业的育种 , 粗放的“制种”手段导致小白鸡品种稳定性不足 。 此外 , 其抗病力差、对养殖管理水平要求高等“难养”的问题一直也是小白鸡产业的掣肘 。 正因如此 , 小白鸡的发展前景曾一度被行业人士看低 。
然而 , 该品种是否真的毫无竞争力?
答案或许已悄然改变 。
三农|“小白鸡”疯狂抢占屠宰鸡市场,国鸡如何做大做强“芯片”种源?
本文插图

小白鸡的成本优势 , 是行业公认的 。 而低成本下仍能保持可观的价格 , 便成了该品类的“杀手锏" 。
据新禽况了解 , 2020年第一季度 , 快大类国鸡行情持续低迷 , 价格一度低过小白鸡 。 5月中上旬 , 广东快速类麻黄鸡价格跌至4.5元/斤左右 , 而本地小白鸡出栏价约为5.1-5.3元/斤 。 在没有成本优势的情况下 , 出栏价更低的快速类国鸡市场或被迅速抢占 。
此外 , 随着近年来专业育种团队的介入 , 系统培育、且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小白鸡(如小优鸡)正迅速崛起 。

“一些企业的小白鸡种鸡已经实现了“两白”净化(禽白血病、禽沙门氏菌病) , 肉鸡养殖在环境好的情况下可全程不用抗生素 。 ”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研究员陈宽维表示 , 小白鸡抗病力差、抗应激差等问题已经获得了显著改变 。
更值得注意的是 , 从肉质风味上来说 , 小白鸡也并非一无是处 。
在近期举办的一次行业品鉴会上 , 以小白鸡作为食材制作的白切鸡获得了国鸡产业人士的较高评价 。 从其菜式出品来看 , 小白鸡做的白切鸡已属于中上水平 。 由此可以推断 , 该品种在两广并非毫无竞争力 。
“在生鲜鸡政策的推动下 , 近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两广布局小白鸡养殖 。 ”江门思玛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国健表示 , 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加上本身屠宰率较高等综合优势 , 预计今年下半年广东的小白鸡养殖量会明显增加 。
据悉 , 峪口禽业计划2020年在广东销售WOD168系列小优鸡鸡苗3000万只 , 2022年计划销量达到1亿只规模 。 此外 , 来自山东、安徽、河南、湖北的817商品鸡苗和肉鸡数量亦在逐步增加 。
国鸡传统产区需“合纵连横” , 做强“芯片”种业

“从近年的发展趋势看 , 小白鸡未来将替代快大型国鸡和部分中速型国鸡 。 ”著名育种专家邹燕妮强调 , 小白鸡给国鸡产业的冲击越来越紧迫 , 国鸡产业必须要重视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