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抗日英雄谢晋元与八佰孤军在租界的手工生产( 二 )
谢晋元反复强调要节约原材料使用、核算成本、产品质量要精益求精 。产品上用“孤军牌”商标 , 图案是一顶钢盔、两支带刺刀的步枪 , 交叉在下面 。“四行孤军工务社”的图章 , 中间图案是四行仓库的外形 , 用以对外联系 。
由于孤军牌产品物美价廉 , 质量好 , 售价低于市场价 , 所以很受欢迎 。每天到营内慰问参观的群众都要买一些回去自用或者送人 。另外一部分肥皂送给地下工作人员、退入南市滞留法租界的一千多名友军、受日伪迫害的困难群众 。大部分则由永安、新新、大新等大公司销售 。
藤器木工
当编织袜子、毛巾和生产肥皂走上正轨之后 , 谢晋元又组织大家编织藤器、制造木器和开展汽车驾驶培训、修理等业务 。
谢晋元出生于粤东梅州蕉岭山区 , 他有感于中国山区辽阔 , 藤条、柳条等资源丰富 , 编织所需设备和成本少 , 认为这是手工艺中最良好、最适合、范围广泛的手工业 , 所以大力提倡孤军学习此技术 , 号召大家踊跃参加 。他说:“学会这门技术 , 今后就算回到穷乡僻壤 , 也能组织滕工劳动 。”
很快 , 藤器编织便开展起来了 , 从小凳子、小椅子开始到各种柳藤筐、篮子、靠背椅、躺椅都生产出来了 。
木工组因为技术比较复杂 , 工具又受限制 , 所以人比较少 , 但桌子、凳子之类的产品也生产出来了 。
藤工、木工组共50多人 , 由李春林区队长任组长 , 肥皂组改由陶杏春负责 。
谢晋元根据生产发展 , 陆续沿营区西边大礼堂北侧盖起一排房屋作为车间 。在四连宿舍西侧盖了藤器、木器工场 。
孤军牌袜子、毛巾、肥皂、藤器、木器品在市场上十分热销 , 常常供不应求 。上海人民敬爱英雄 , 都以能买到孤军牌产品为荣 。销售收入除了用以维持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外 , 还捐款支援抗战 , 其余用来补贴孤军的伙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用度 , 所以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
汽车培训
在生产进展顺利之后 , 谢晋元又筹划实施汽车驾驶培训 。驾驶汽车在当时是一门很热门的技术 , 但房屋、设施的投入比较大 , 成本比较高 , 预计要5000多元开办费(后来实际用了6000多元) 。谢晋元联系了上海最大的祥生、云飞、银色、泰来四家汽车出租公司 , 提供二手的卡车、小汽车各一辆 , 并派来了驾驶教练 。谢晋元安排宋福华负责 , 1940年2月12日正式开课了 。以三个月为一期 , 每期六个班 , 每班六个人;安排六个月 , 计划分两期 , 共培训72人 。
首先 , 谢晋元聘请上海交大两位教师来孤军营讲授汽车的机械原理及其构造 , 每个星期两次 , 在下午上课 。然后由出租公司的师傅(教练)教授学员换排挡、刹车等技能 , 再上车操作 , 由于大家兴致高 , 很多学员用了大约一加仑汽油就学会了开车 。然后在教练的指导下 , 沿着大操场绕圈子 , 逐步熟练起来 。
学会驾驶汽车不难 , 但是两辆汽车因为是快要报废的二手车 , 经常抛锚 , 谢晋元又想到了如何教学员们学修车 , 为此他撰写了文稿请人送到《中美日报》刊登 , 聘请肥皂、汽车修理等技师 , 征求机器、汽车等 。招聘到人员之后 , 又为学员进行维修汽车技能的培训 , 培训时间延长为十个月一期 。此外 , 谢晋元还通过招人 , 指导开展了牙膏的生产 , 同样获得了成功 。
之前 , 谢晋元请了许多高校学生到营内为孤军们授课 , 传授文化知识 , 这些大学生很多是地下国民党员、中共党员 , 他们也提出想学开车 。经谢晋元批准之后 , 他们插入学员中学习驾驶 。两期实际上培训了80多人 。学会开车后 , 多位学员提出要去内地抗日 , 由谢晋元联系好 , 写了条子 , 送到联络处 , 一站一站地送他们去大后方 , 再上抗日前线 。所以 , 当时在全民族团结一心 , 共同抗日的旗帜下 , 各党派的青年都十分敬重谢晋元 。
意义非凡
孤军在营内经常调换工作岗位 , 一是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特长的工种;二是为了多学会几门技术 , 一般的人都会二三种以上手工生产技能 。按照谢晋元的原意 , 可以让他们今后有一技之长 , 便于寻找工作 , 服务社会 。
推荐阅读
- 神话传说|会使双枪,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女英雄黄八妹,当时有多厉害
- 三国两晋南北朝,君王皇帝|三国 | 英雄的黎明 · 卷一:外戚与士人的攻防转换
- 抗日战争|1945年,在东南亚发现的日军士兵遗骸,为何大部分都缺失了头骨?
- 李君峰|抗日题材电影《芙蓉渡》定档9.11
- 景海鹏|航天英雄景海鹏:从一贫如洗到3次进入太空,他现状如何?
- 魏巍|抗日烽火熔铸的晋察冀文艺
- 艾问人物|独家|艾诚对话何小鹏:43岁平民英雄凭什么造车上市?
- 抗日战争|「大好河山 血肉长城︱平原枪声⑩」白洋淀雁翎队:芦苇荡中藏神兵
- 郑志|起死回生的英雄!医生潜2.5米深河底救少年
- 刘公岛|位于威海的英雄岛屿:甲午中日战争的见证者,中国唯一的清朝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