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从东莞到深圳:国产手机OPPO产业链崛起的新世纪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8-26 02:42:140阅
_原题为:从东莞到深圳:国产手机OPPO产业链崛起的新世纪
全球Top级手机厂商中 , 超过半数总部位于深圳 。 而往上游走 , 站在更为庞大的手机产业链环节来看 , 深圳也是标志性的风向标之一 。
“消费类的电子产品没有深圳做不出来的 。 ”在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采访人员采访时 , OPPO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刘波如此感慨 。
从20世纪80年代一批通信设备厂商在深圳设立 , 到21世纪初中国品牌开始相继进入手机终端市场 , 再到今天“穿越”四个通信时代在全球站稳脚跟 , 倏忽四十年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同频共振 。
如今 , 深圳与东莞拉通了一道覆盖生产、设计、研发、制造、互联网服务到销售的完整手机产业链条 , 随着5G掀起万物互融的浪潮 , 更丰富的产业生态和产业角色还在加速融入到这里 。
2010年 , 为了更好拥抱智能机时代 , 成立6年的OPPO公司走出东莞 , 来到深圳 , 也见证了手机生态链从无到有、国产化产业链逐步崛起的过程 。 它也是国产创新生态在深圳这片土壤生根发芽的一个缩影 。
深圳缘起
国产手机品牌的发展肇始于20世纪末 , 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发布手机牌照的方式 , 吸引诸多厂商进入手机终端市场 。
近十年间 , 走向成熟的国产品牌开始与海外品牌在国内市场同台竞争 。 随着国务院在2007年取消“手机生产核准制” , 面对这个更加市场化的环境 , 海外品牌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LG五家合资厂商开始疯狂占领市场 。
事情的转折好像总是从“不满意”开始的 。
从步步高独立出OPPO品牌后 , 陈明永开始寻找视听业务之外的下一个方向 。 2006年 , 他在华强北琳琅满目的柜台中转了一圈都没有找到满意的手机产品 , 新的目标就这样诞生了 。
当时OPPO的总部还设立在东莞 , 主要在售产品是蓝光DVD播放器 , 公司花了两年时间做各种预研 , 反复设计-生产-测试流程 , 才终于在2008年制造出属于OPPO品牌的功能手机 。
按照OPPO副总裁朱高领的回忆 , “市场响应特别好 , 第一年销量超出预期 , 每年销量都在快速增长 , 直到2011年走到转折期 。 ”
在国内品牌开始大量生产功能机之时 , 威胁其实悄悄来到身边 。 2010年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以一款iPhone 4教育了全球什么叫做真正的智能手机 。 那时 , 智能机时代已经在海外逐渐开启 。
这也成为OPPO走出东莞 , 来到深圳的重要起点 。
“我们看到未来发展智能机有巨大的行业空间 , 它将带来庞大的移动互联网业务 。 ”刘波指出 , 因为看到这个趋势 , 2010年OPPO决定来到深圳 , 因为这里会有更丰富的软件型人才 , 也更贴近硬件市场和产品 。 同时 , 公司提出未来五年发展战略 , 要从生产制造型企业转向研发技术型 , 来到深圳会推动这一决策的更快落地 。
从成立办公室到有了属于OPPO的总部大楼地块 , 后一个十年里 , OPPO在深圳站稳了脚跟 。
“智能手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 我们要借助深圳‘创新之都’的人才优势 , 开始在这里布局并快速发展 。 ”据朱高领回忆 , 2011年OPPO深圳公司开启了从规模、研发人员等方面高速成长的周期 , 至今OPPO在深圳已经有约1.2万人 , 集中在后海片区 。 这里被定义为“领导力中心” , 是目前OPPO公司在全球综合部门(包括产品规划、ID设计、市场、品牌等)及研发人员集中最多的区域 。
“深圳‘自带流量’ , 在这里能找到我们需要的人才;此外 , 深圳市政府对于人才引进很有优势 , 特别在补贴政策方面 , 我认为这些都很重要 。 ”朱高领补充道 。
构建产业生态
作为向智能机转型的前夜 , 2011年对于所有手机品牌来说都是一次深刻考验 。
那一年 , 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先后卖身 , HTC品牌崛起 。 国产厂商要思考 , 面对此前积累的庞大功能机库存 , 怎么快速完成向完全智能机业务的调整 。
这不只是单纯整机厂商面临的难题 , 而关乎整个手机产业链的长期生存 。
“当时因为OPPO在功能机市场发展得很好 , 有很多库存 , 并且已经向供应商下了很多单 , 这时候就面临着抉择——是不是要想办法把功能手机卖掉 , 以及怎么转向智能手机线 。 ”朱高领分析道 , 当时管理层一致认为 , 不快速完成转换可能会没有未来 , 于是当机立断 , 立马切掉所有功能机业务 。
那么还在生产线上的订单怎么办?全部由OPPO补贴 。 “我们拿了十几个亿去补供应链 , 要求所有供应商停掉功能机产线 , 开始做智能手机 。 ”他续称 , 2011年之后 , OPPO每年维持在60%-80%的增速 , 特别是2015年-2016年增长翻了一倍 , 销量从5000万台直接到了1亿台手机 。
整机厂商的业务翻番看似简单 , 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说就没那么容易了 。
刘波指出 , “每一年的销量变化看似只有几千万台 , 但宏观来说是三级跳式地成长 , 对于我们做生产制造、供应链整合、做全球品牌 , 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 而对于产业链来说 , 可能意味着此前多年的积累要一下子全部投入进去 , 有些厂家要新建或者租厂房、购买新设备、制造新产线 。 这要求生产速度的发展 , 更需要供应链对我们的信任程度 。 ”
推荐阅读
- [21世纪经济报道]小冰公司董事长沈向洋:C端将是AI商业化远期的巨大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8-28 04:58:250阅
- 广东两名男子同一天被雷电击伤住进医院 东莞应急管理局提醒注意防范
- 东莞大朗镇一路口突发地陷|东莞大朗镇一路口突发地陷怎么回事 东莞大朗镇一路口为什么突发地陷
- 东莞大朗镇一路口突发地陷|东莞大朗镇一路口突发地陷怎么回事?警方通报路口突发地陷原因
- 推荐|广东东莞大朗路面塌陷,原因系近日暴雨,有市民摆手呼喊阻止来车
- 东莞终审宣判|东莞终审宣判一起“黑物业”涉黑案 首犯被判十六年半
- 【21世纪经济报道】2万亿美元苹果背后的A股公司:龙头业绩上半年暴增超10倍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8-27 03:16:240阅
- 「21世纪经济报道」格兰仕24亿抢壳? 控股“烫手山芋”惠而浦 白电风起云涌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8-27 03:14:360阅
- 21世纪经济报道:腾讯新文创总部落户成都:本土网红IP借力互联网巨头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8-27 03:12:190阅
- 21世纪经济报道:硅谷华人VC的医疗科技投资观:疫期逆势出手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8-27 03:10:040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