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智书院|了无说 · 第 21 期 | 8个词带你理解发心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了无说 · 第 21 期 | 8个词带你理解发心
“了无说”专栏
三智书院官方微信平台在每周一开设“了无说”专栏 , 定期为大家分享文化学者、三智书院特聘导师张曙中老师对工作生活的思考和对修行的感悟 , 以期让大家获得更多的智慧来更好地面对生活 。 感谢您对三智书院的关注与支持!
8个词告诉你如何发心
发心有八个阶段 , 分别为:接触、了解、理解、接纳、爱、仁、亲、致 。 其中 , 发心的次第为爱、仁、亲、致 , 发心的基础为接触、了解、理解、接纳 。
本文插图
发心的次第
+
致
本文插图
菩提心的状态是致 。 致是什么?是极致 。 极致就是达到“无缘大慈 , 同体大悲”的程度 。菩提心的状态是自他无二、无别的状态 。 菩提心一定是和无我相应的心 , 内心没有任何障碍和局限 。 这个以我们自己的经验世界是无法想象的 。 这与数学里的无穷大相似 , 我们想象不出无穷大是多少 , 菩提心就是无穷大 。 如何变得无穷大呢?要一点一滴慢慢累积 , 这个积累存在一个转折点 , 这个转折点就是质变的点 , 质上发生变化以后 , 就变得无穷大了 。
本文插图
质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体验 ,生活中质变的体验就是顿悟 。 理都是顿悟出来的 , 顿悟必须要累积足够多的能量才能超越这个局限 。
+
亲
致最终的状态是菩提心 , 菩提心的前因是“亲” 。 从字面上讲 , 亲是亲人 。 生活中有很多人 , 但是只有很少的人才能牵动我们的心 , 这些能牵动我们的心的人就是亲人 。
亲人不是说人自私 , 是人之常情 。 因为亲人和我们的生命是一体的 。 菩提心看一切众生都是看亲人的感觉 , 这就是我们跟佛的区别 。 佛也是从亲人开始修的 , 修到看一切众生都是看亲人的程度 。
本文插图
我们与家人的生命本来是一体的 , 任何一点点的付出 , 就会收到无限的回馈 。 从亲人开始修 , 容易培养我们的信心 。 亲人体验基本功扎实以后 , 在面对其他人时 , 亲的体验就会自然而然的拓展出去 , 这是运用人心的作用规律 。
+
仁
亲的前因称之为“仁” 。 仁和亲是什么关系呢?《说文解字》里面解释:“仁者 , 亲也 。 ”面对亲人的感觉就是仁 。 面对亲人 , 心特别安 , 越和亲人分享 , 心越安 。“仁”是人心本来具足的 , 孟子讲仁是人心本来与生俱来的 。 如果仁受到损伤 , 心就会痛苦;如果仁得到开显 , 心就会快乐;仁是内心的需求 , 内在的需求 。 “仁”是人心 , 仁心就是人最核心的东西 , 人必须要用核心 。 为人之本就是一个“仁” 。
我们要获得“仁” , 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 。 一日克己复礼 , 天下归仁焉 , 为仁由己 , 而由人乎哉?”这是一种很深的生命体验 。 佛也一样 , 佛看众生 , 在成佛之后发生一个质变 , 意识到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 , 这个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仁” 。 仁的体验就是我们生命中自己内在的一个本自具足的光明的德性 , 我们称为明明德 , 就是明德的部分 。
本文插图
“仁”就是要有体验 ,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在我们自己内在 。 一旦有了仁 , 亲就很容易开演出来了 。 从仁到亲 , 我们看众生都容易去拓展 , 因为你看众生都有妙明真心 , 都有明德的时候 , 亲马上就培养起来了 , 它很容易突破血缘关系 。 仁到亲的这个转化 , 仁就是我们自己 。
推荐阅读
- 壮士|【砚田书院】 八佰壮士向死而生
- 书院|距今900多年的东林书院,古朴典雅似园林,现免费开放
- 无尾象和猫|影响明朝走势的书院:出过一榜九进士,却很少有人知
- 小肥颖儿|苏州这一小众书院,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手捧书籍阅读时光故事
- 景点|太原市中心有一处很个性的书院,现在是一个景点,很多人去而不知
- 三智书院|赵林说西方文明 · 第 9 期 | 修炼现世的伦理文化与超越人神的宗教文化
- 忻州|【家园】古城记忆·秀容书院
- 普贤书院|普贤上师言教法语! ( 之 293)
- 普贤书院|普贤上师言教法语! ( 之 286)
- 书院|龙江书院:国防大学的“根”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