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曾国藩|1860年咸丰命湘军勤王,曾国藩如何抗旨又不得罪皇帝?职场活教材
1856年10月 , 广州发生“亚罗号事件” , 是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4年后 , 1860年9月 , 英法联军与“僧王”僧格林沁率领的清军在通州八里桥决战 , 清军几乎全军覆没 。咸丰皇帝吓得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 美其名曰“北狩” 。
在狼狈北逃的途中 , 咸丰皇帝给正在安徽祁门驻扎的曾国藩下了一道“加急”圣旨:速派鲍超率部北上勤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后 , 这道圣旨经六百里加急 , 5天后达到曾国藩手中 。
接到圣旨后 , 曾国藩愁容满面 , 举棋不定 , 甚至连续好几天“竟夕不寐” 。
保驾勤王 , 这是身为臣子的本分 , 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 这更是中国人不可推卸的使命 , 为何曾国藩却对这道圣旨如此发愁呢?原因有三:
第一 , 鲍超是湘军第一悍将 , 其手下所率领的“霆军” , 是湘军中绝对的劲旅和主力 。如果把鲍超和他的“霆军”调走 , 曾国藩手里就少了一张最能攻城拔寨的王牌 。
第二 , 就在接到圣旨以前 , 徽州刚刚失陷 , 曾国藩所在的祁门大营即将面临太平军的全力猛攻 , 此时他也是自身难保、吉凶未卜 。如何再把鲍超调走 , 后果不堪设想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三 , 清廷对汉臣掌握军权一直心存戒备 , 此前 , 曾国藩已经感受到了皇帝的猜忌 。如果再把这支劲旅调走 , 交给八旗将领指挥 , 那么湘军的存在价值便会大打折扣 。而手中无兵 , 曾国藩的存在感又在哪里 , 会不会被提前废掉呢?
【近代史,曾国藩|1860年咸丰命湘军勤王,曾国藩如何抗旨又不得罪皇帝?职场活教材】可是 , 如果因为以上这些顾虑而抗旨不遵 , 那么自己不光要背上“不忠”的骂名 , 而且还会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批判 , 更有甚者还会在史书上留下不光彩的一笔 , 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
面临这项艰难的重大抉择 , 曾国藩一时无法决断 , 于是决定召集所有的幕僚前来商议对策 , 集思广益 。
大多数幕僚认为 , 应该派鲍超立即动身北上勤王 。虽然以上顾虑合情合理 , 但毕竟 ,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臣子救驾 , 责无旁贷 。此时不行动 , 代价太大 。
而少数人则表达了截然相反的看法 , 他们认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 为了自保 , 湘军理应按兵不动 。虽然持这种看法的人是少数 , 但恐怕惟有他们能代表湘军和曾国藩本人最根本的利益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幕僚们意见的分野 , 又使曾国藩的决策陷入矛盾之中 。这时 , 他的学生李鸿章提出了第三种解决方案:要去勤王 , 但不派鲍超去 。
而他给出的理由是:
首先 , 皇帝有难而臣子见死不救 , 这是会被千夫所指的“罪行” , 没有人能够承担这么大的责任 。所以 , 兵是必须要出的 。
第二 , 以湘军的实力 , 无法解决英法入侵的危机 。英法联军既然能轻松团灭僧格林沁 , 那么攻下北京城也是易如反掌之事 。即便湘军此时千里迢迢赶赴北京 , 恐怕也无济于事 。
第三 , 也是最关键的 , 英法联军的目标并非推翻清廷 , 而是要逼迫清廷议和 , 接受他们在经济上提出的条件 。所以 , 从长远来看 , 清廷最大的威胁仍然在内部 , 最大的敌人是太平军而非英法联军 。
所以 , 曾国藩必须要发兵 , 但要“曲线救国” , 不至于自身伤筋动骨 。
推荐阅读
- 曾国藩|朝廷重臣光天化日被杀,慈禧严查被阻,审案官员:再查大清就完了
- 近代史,左宗棠|晚清重臣左宗棠担任过的浙江巡抚和陕甘总督,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 近代史,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曾给各省改名,名字一个比一个奇葩,看你家乡以前叫什么
- 近代史,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最惨的王爷:帮天王除掉心腹大患,却被洪秀全凌迟
- 近代史|八里桥之战中,僧格林沁的数万精锐为何输得一败涂地
- 近代史,太平天国|她是太平天国的两个奇女子之一,更是天京事变的幕后黑手,她是谁
- 曾国藩|曾国藩:一个人有这两大特征,前途不可限量,不成大器都难!
- 近代史,慈禧|谭嗣同绝命诗:去留肝胆两昆仑,两昆仑指的是谁
- 近代史,左宗棠|红顶商人胡雪岩,百年基业毁于一旦,留下“勿近白虎”遗言
- 近代史|《八佰》片尾里撤退至租界的“德械师”,最后结局竟十分令人叹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