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标准化的“AI+教育”产品未来能否实现“任天堂”式的创新?( 三 )
很快的 , 新的一套逻辑出现——依附在知识图谱上的标签化精品题库 , 逐渐取代了前一方案 。 这套产品先构建一定学科范围内的知识大纲 , 以树状/网状的形态联系知识点 , 再处理大量的题目 , 以打标签的形式去连接知识点 , 把AI与人交互的粒度切到了单题目级别 。 学生通过答题 , 系统判定掌握了当前知识点(做对同类题目数次 , 或相对分数达到预设值等) , 即可推送后续知识点 , 达到在预设路径上的渐进学习 。
当前 , 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产品大多都属此类 。 因为以课程大纲为骨架去构建知识体系相对简单 , 所以其比拼的核心技术是题库的标注处理质量——各题目的知识点、类别、难度、区分度等 , 以及对学生个体模型的判断和建立 。 最佳的情况 , 是保持学生遇到的题目 , 始终需要努努力、但是能解出来的难度范围内 , 激发学习动力并保证学习效率 , 稳步前进 。
在此基础上 , 还可以用产品设计上的方法 , 去优化用户端的体验 。 比如 , 利用知识点的关联性来推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并不是一点一题一练 , 而是实现更小题目训练量上的多知识点判断 。 学生的感受是AI老师推题更灵活、更准了 。 又如 , 利用学习科学的逻辑 , 去建立更多的流程化处理方式:根据记忆-遗忘曲线的复习回顾、对核心知识点和边缘知识点的权重调整、根据学生能力和目标分数调整知识点范围等(超纲和放弃部分知识点等) , 都能使交互的过程更友好 。
这里讲细可以有很多 , 我们还是回到主线 , 此类产品的理想形态是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 但实际过程中因为客户心理、产品成熟度的因素 , 完全取代教师的方案无法达到既定效果 。 当前已商业化的各类产品大多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方案降级 , 从替代教学变成了辅助授课 , 或是赋能培训机构 , 去服务学习中的某些环节 , 或者承担教师的部分职能 。
在业务形态上 , 以加盟、赋能两类模式为主 。 直接做加盟的方式营收增长最快 , 主要的客户为小白创业者 , 拿着一套方案 , 加点人工就能上马 。 而赋能则针对既有教培机构去做能力升级 , 却与其现有教学方式、流程上常有冲突 , 故而是从有能力的中大型机构开始应用 。 两条路线都有跑出营收上亿的玩家 , 但行业归属尚未落定 。
就笔者目前观点 , 加盟方案或许应该走低线、农村路线(以一个70-80分的方案 , 取代那些地方培训不规范、不稳定、能在40-90分波动的业务 , 并吸收更多原本不怎么参培的孩子进入体系) 。 要足够接地气 , 整体价格便宜 , 门头、设备等都没什么要求 , 宣传上突出某一个两个细分需求(英语背诵、数学刷题等) 。 不要怕low , 扶持大量的低成本运营的小店 , 让他们在低成本下达到一个较好的盈利状况 。
而赋能形态 , 得是产品界面、技术底层都上佳的标准化方案 , 要让地方头部大校的校长和当地中上收入水平的家长都觉得好 , 从大校磕起 , 同时尽可能控制定制化比例 , 把通用合作模式成型 , 逐渐铺出去 。
04
AI伪直播+强交互视频产品重点在内容质量
然后 , 说到了AI伪直播和强交互视频教学这样的AI教学产品 。
这块儿和互联网教学载体和表现形式的演进有关 。 最初的线上教育 , 多为动辄一个小时的大段视频课录播 , 比如MOOC , 然后在2010年后的线上直播大批量出现 , 再到前几年 , 视频录播+直播答疑+微信服务的模式在K12和职教得到广泛应用 。
AI伪直播和强交互视频教学和录播+服务模式是非常类似的 , 从模型上都是内容上的单次大投入+持续低成本服务 , 只是在录播的部分进行了变动:前一个以录播拼接来以假乱真 , 强调顶尖的老师、外教教学 , 给学生模拟1对1 , 小班直播的感受;后一个告诉用户是录播 , 但因为课件、交互、游戏、同学陪伴等环节做得很出彩 , 不比直播的体验差 。
推荐阅读
- 产业气象站|标准化是核心,亚布力论坛聚焦新基建与数字化转型
- 量子位|逆向工程、软件后门……原来美剧《硅谷》里藏着这么多知识点
- 产业气象站|【协会动态】山东省物联网协会、山东省新一代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调研聊城中欧人工智能研究院
- 通天战队|制造品牌超感体验,5G技术叠加AI+VR/AR内容
- 格隆汇|创维“家庭新基建”:以“5G+AI+终端”领跑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