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影视、综艺都在联动,这波宣传真会玩( 二 )


因此 , 综艺联动主要分为两类 , 一类是通告类 , 如《偶像练习生》《青春练习生》做客《快乐大本营》 , 占比较小;另一类是标签类 , 跨平台、跨品类联动阻碍小 , 以《乘风破浪的姐姐》引领的新一波综艺联动为例 , 既有同平台的综艺联动 , 如青春芒果节期间开展的《密室大逃脱X乘风破浪的姐姐》特别企划 , 还有白冰、黄圣依、王霏霏、金晨、张萌以“姐姐”身份加盟《这!就是街舞3》 , 张雨绮、黄圣依加盟《脱口秀大会3》被频繁cue到《浪姐》 。
乘风破浪的姐姐|?影视、综艺都在联动,这波宣传真会玩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目前综艺联动主要集中于偶像养成、群像概念综艺 , 嘉宾众多、标签明显 , 可联动适配的机会较多 , 但综艺节目的不确定性和竞争因素 , 注定了联动只能是在不触犯主体效益的基础上进行 。
联名效应凸显 , 联动打法成常态
品牌联名近几年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 , 深受年轻人喜爱和追捧收藏 , 卖点就在于“新” , 影视、综艺联动效应亦在于此 , 新的场景能激发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 新的组合又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 最大程度上调动起观众的好奇心 。
从成功的影视、综艺联动的案例中 , 传媒内参总结出两大共性:
第一 , 角色标签化 , 具有记忆点 。无论是剧中角色 , 还是“偶练”“浪姐”节目赋予的身份 , 标签能够起到集合和突出作用 , 加强联动效果 , 方便后期宣传方面更好的借势 。
第二 , 既能互融 , 又兼具个性化 。不同类型往往能产生更多可能性 , 但成功与否取决于1+1的效果能否>1 , 这就考验双方的联动效果 , 能否为节目赋予新内容新看点 , 高于观众的期待值 。
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做好作品 , 联动的宣传效应是加成 , 而不是捷径讨巧 , 使用得当能够将IP效应发挥到最大化 , 但上述两大共性未满足 , 也可能成为作品的绊脚石 , 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
或许当影视创作具有更完整的世界观和更大的视野 , 我们能看到不同人物既有自己主线故事 , 又穿插在其他人物的主线故事中客串;或许当综艺制作更加开放 , 我们会看到不同平台不同品类的综艺在同一场景中相遇 , 各自创造出不同的故事走向和节目效果 。期待创作者们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
【来源:传媒内参】
【乘风破浪的姐姐|?影视、综艺都在联动,这波宣传真会玩】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