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逐月大帝|唐宣宗大中之治:帝王政治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巧妙结合( 二 )


狼狈不堪、大难不死的光王 , 只好隐姓埋名 , 辗转逃到了浙江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的安国寺落发为僧 , 法名琼俊 。 而对李忱有所图的宦官仇公武 , 则一直关注着李忱的行踪动向 。
2、韬光养晦 , 36载隐忍终出头
唐宣宗的上台 , 在唐朝历代帝王中 , 属于最具戏剧性的一位 。 在经历了其父唐宪宗的“元和中兴”之后 , 他的弟弟穆宗和侄子唐敬宗、唐文宗相继因为各种原因 , 都在壮年时期驾崩 , 最后 , 武宗也追随太宗、宪宗、穆宗在嗑药成仙的路上狂奔了一段时间后 , 终于在仙丹妙药的加持下 , 皮包骨头的他 , 如愿以偿的驾鹤西去 , 时年32岁 , 只留下尚未成年的孤儿和寡母还在凡间煎熬 。
会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一日 , 唐武宗李炎病危 , 因为他并没有册立太子 , 这个时候 , 立谁继位 , 就成了唐王朝最大的政治 。
飞花逐月大帝|唐宣宗大中之治:帝王政治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巧妙结合
文章图片
就在人们惶惶不安的时候 , 奇迹出现了 。 自唐朝中后期 , 朝政大部分时候都把持在宦官的手里 , 他们的势力非同小可 , 就是皇帝也要顾及宦官几分 ,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 , 宦官们还掌握着皇帝的生杀废立大权 。 在没有太子的情况下 , 为了继续维持宦官对朝政的把持 , 选一个对自己基本上没有威胁的人继承皇位 , 就是他们的终极目的 。 于是 , 那个一直被弟弟和侄子们戏耍欺凌 , 几次三番差一点死于武宗手里的“智障人士”、“废柴”光叔李忱 , 被这群宦官纳入了视线 。 在宦官头子仇公武、马元贽的操纵下 , 很快就秘密地把他从外地接入了宫中 , 并将其立为皇太叔 , 履行监国之职 。 别小看这个“太”字 , 那可是相当于储君的位置了 。 李忱作为唐宪宗的儿子 , 后面几位皇帝的叔叔 , 资历那是足够的老了 , 虽然给外界的印象是呆傻智障 , 但因为有主管内廷事务的宦官们力挺 , 朝廷的大臣们虽然知道宦官们这样做的居心 , 但也无可奈何 。
三月二十三日 , 油尽灯枯的唐武宗李炎驾崩 , 几次三番大难不死 , 隐忍了36年、被宦官视为可以玩弄于掌骨之间的“傀儡”“废柴”皇太叔光王李忱在宦官们的簇拥下继位大统 , 是为唐宣宗 。
3、唐宣宗继位的疑虑
据唐宣宗继位后的表现 , 促使宣宗继位的推手 , 除了宦官集团 , 内廷另一大势力翰林学士集团不可小觑 。 翰林学士身居内廷 , 位于权力中枢 , 但他们在宣宗前面的几朝里 , 也是被李党打压的对象 , 因此 , 他们在宣宗登基问题上应该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
虽然在史书上没有记载 , 但宣宗登基以后 , 翰林学士五员的白敏中拜相 , 韦琮、徐商先后登上相位 , 其他二人也得到重用 , 就明证 。
所以 , 有人也怀疑从一开始 , 就是宣宗本人主导了这一切 , 宦官和翰林学士们只是他的棋子 , 只是他隐藏的够深而已 。 这些在《唐故振武麟胜等州监军使孟秀荣墓志》有蛛丝马迹可寻 。
二、压宦官 , 除党争 , 牢固树立皇权的核心地位
1、见朝臣 , 立君威 , 摆脱宦官干政
据《旧唐书》:及监国之日 , 哀毁满容 , 接待群僚 , 决断庶务 , 人方见其隐德焉 。
飞花逐月大帝|唐宣宗大中之治:帝王政治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巧妙结合
文章图片
唐宣宗
在行使监国职能期间 , 李忱就开始表现出一丝帝王之气 , 但还稍为隐藏 , 并没有被拥立他的宦官们察觉 , 可见李忱真够隐忍 , 不到最后一刻 , 绝不让自己功亏一篑 。
在登基前 , 按照惯例 , 新君是要先接见大臣的 。 作为皇太叔监国的光王李忱 , 自然也要走这一道程序 。 别看只是一个例行的程序 , 它却可以让即将登基的新君观察朝臣的反应 , 同时也能够让大臣们对这个即将登基的新皇有一个直观的判断 。
而这一天 , 正是李忱初现峥嵘的时刻 。 肃静而又压抑的朝堂上 , 只见大臣们默默地立于两旁 , 一个个地望着李忱 , 而李忱也端坐龙椅 , 静静地注视着这些臣子们 。 这个时候 , 怀着对即将掌控“傀儡”皇帝的满腔喜悦 , 踌躇满志的大宦官马元贽 , 以趾高气扬的神态把目光对准了李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