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陈思安:在小说里,将真相倾斜说出 | 访谈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陈思安:在小说里 , 将真相倾斜说出 | 访谈
问卷调查
陈思安小说的气质有点特别 。 诗人西川说 , 她的小说“是些狂想的寓言” , “邪门的富有冲击力的行笔与我们身边平庸的写作拉开了距离” 。 狂想 , 源自于陈思安自写作之初的动力就是完成脑中的各种幻想 , 也更在于近十年来她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观察——传统意义上的现实、科技和幻想的边界正在日益模糊 , 这成为我们所处世界的最大现实 。
于是 , 陈思安回避那些定式的“成熟”和“稳定” , 她寻求每一次写作带来的新的刺激 。 因为如其所言 , 如果对身处世界的新变视而不见或仅是进行工具性的描述借用 , 恐怕会使写作变得越来越保守 , 而不是越来越“现实” 。 现实、真相 , 是“狂想”之后的本质 。 “如果不是真相 , 那么写作的意义何在?”如何抵达真相?陈思安信奉的是诗人狄金森的诗句 , “说出全部真相 , 但要倾斜地说出来” 。
文学报|陈思安:在小说里,将真相倾斜说出 | 访谈
本文插图

近期 , 她的小说集《活食》由译林出版社推出 , 该书是译林出版社“现场文丛”书系的第一本 。 2018年底 , 评论家何平和译林出版社协商主编一套旨在培育35岁以下青年作家的书系 , 拿来做对标的是作家出版社的“文学新星丛书” 。 何平希望 , 能为有潜力的青年写作者做一个设计讲究、拿得出手的连续出版书系 , 同时也为当下文学呈现一些有未来可能性的、年轻态的“作家” , 而不是取悦生理年龄意义的“青年” 。 在诗歌、小说、戏剧间穿行的陈思安 , 在现实、科技、幻想的幕布间自由转台、切换声带的“异质化”写作者 , 她无疑是这种“具有未来可能性、年轻态”的作家 。
访谈
在小说里 , 将真相倾斜说出
文学报|陈思安:在小说里,将真相倾斜说出 | 访谈
本文插图

陈思安
小说家、诗人、译者、戏剧编导 。 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冒牌人生》《接下来 , 我问 , 你答》 , 中篇小说集《天马行空那些年》 。 导演舞台剧作品《随黄公望游富春山》《吃火》《沉默的间隔》 , 戏剧编剧作品《在荒野》《风雪山神庙》等 。
采访人员:阅读你小说最直观的感受是 , 你似乎不喜欢那种过分安全的写作 。 《活食》整本小说集 , 你有意识地在变换着写作技法 , 视角、结构小说的方式 。 用评论家何平的说法是 , 你还在注重技术上的“玩法” 。 为何是这样的写作面貌?
陈思安:首先大概是我对写作这个行动本身仍然充满兴趣和好奇 , 希望自己能更深入地钻进去 , 触碰更多不同的层面 , 寻找更多的可能 。 随着写作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 人很容易形成习惯和思维上的定式 , 同时也容易误以为那是所谓的风格 。 我确实有意回避导向这种定式的“成熟”和稳定 , 希望每一次写作都能给自己带来某种新的刺激 , 无论是精神特质上的 , 技巧上的 , 还是书写中的某些细节 。 这可能形成了你所说这种不过分安全的写作 。
这也跟我的性格有关 , 喜欢刺激 , 喜欢玩乐 , 看起来有点矛盾的严肃认真与追求愉悦兼容在我身上 。 我喜欢的这个玩 , 用“玩法”这个词来形容似乎还不太准确 , 更多是希望能保持写作带来的原始喜悦 。
文学报|陈思安:在小说里,将真相倾斜说出 | 访谈
本文插图

采访人员:有评论说你小说有一点“狂想”气质 , 相对是“飞”起来的 , 小说集整体上有一种在现实、科技、幻想之间穿行的感觉 。 这些“狂想”从何而来?我猜想 , 背后应该暗含着是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
陈思安:偶尔回溯早期的写作状态 , 我发现自己写作的初始动力就是完成脑中的各种幻想 。 中学时我写过的数量不多的习作 , 全部是武侠、科幻和童话 , 飞天遁地一掌能拍碎半个地球的侠客 , 用水分子做成的机器人和用网子捕捉从人脑袋里飘出来的想念 , 这样飘在空中的世界构成了我最早的创作 。 那时我并未意识到自己有什么特别 , 看到同龄人都在写校园生活和暗恋男同学 , 我也觉得很正常 , 也会去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