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之意|不仅是感情上的考验,更是人格上的考验,斩马谡对于诸葛亮来说

“挥泪斩马谡” , 是在《三国演义》中 , 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 , 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 。 当时街亭失守 , 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 , 为了安抚朝野上下 , 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 “斩马谡”斩对于诸葛亮来说也是一次考验 。
路之意|不仅是感情上的考验,更是人格上的考验,斩马谡对于诸葛亮来说
文章图片
一、“斩马谡” , 对于诸葛亮来说 , 首先是一次感情上的严峻考验 。
诸葛亮与马谡 , 虽然是中军主帅和中参军的上下级关系 , 感情交谊却特别深厚 。 用马谡的话来说 , 是“丞相视某如子 , 某以丞相为父” , 用诸葛亮的话来说 , 则是“吾与汝义同兄弟 , 汝之子即吾之子也” 。 诸葛亮之所以如此爱护和器重马谡 , 是有其隐衷和远虑的:在蜀汉阵营中 , 出众的武将并不乏其人 , 高明的谋士却寥若晨星 。 庞统之死 , 使诸葛亮少了一只膀子 , 从调兵遣将到筹粮运草 , 都是一个人操心 。 有谁能充当得力的助手呢?
他首先想到的 , 就是马谡 。 马谡是荆襄地区著名贤士马氏五兄弟之一 , 自幼熟读兵书 , 很有才气 , 而且年纪又较轻 , 马谡又多年追随自己 , 为自己出过一些高明的主意 , 如一度用计离间过曹睿和司马懿的君臣关系等 。 此次诸葛亮大举进兵伐魏 , 特地选定马谡为“中参军” , 其目的 , 显然是把马谡放在自己身边学习和锻炼 , 以便将马谡培养为自己的助手和未来的接班人 。 可惜的是 , 马谡辜负了诸葛亮的殷切期望 , 丢了街亭重镇 , 导致了万千将士的伤亡和整个伐魏大计的夭折 。 马谡在临行之前是当众纳了''军令状” , 做过“以若有差失 , 乞斩全家”的保证的 。 对于这样一个素来受到自己关怀和器重却又误了军机大事的部下 , 诸葛亮究竟是“杀''还是“不杀”呢?
路之意|不仅是感情上的考验,更是人格上的考验,斩马谡对于诸葛亮来说
文章图片
如果援引历史的先例 , 诸葛亮并不是没有为马谡开脱的理由 。 远的 , 如参军蒋琬在为马谡求情时所援引的“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成得臣是楚国的大将 , 由于对晋战争失利 , 回国后被迫自杀 。 晋文公听到这个消息 , 大为高兴 。 )的历史教训且不必说 , 只说当年的关羽 , 就有过先例 。 在赤壁之战围追曹操的战斗中 , 关羽事先也曾向诸葛亮纳过军令状 , 保证要斩曹操之首 , 但他却在华容道有意放走了曹操 。 按军法 , 关羽应该斩首 , 但因为刘备讲情 , 诸葛亮饶过了关羽 。 如今 , 有蒋琬来为马谡求情 , 诸葛亮不杀马谡 , 完全有台阶可下 , 凭他的主帅身份和崇高威望 , 有谁会反对他呢?
如果从个人感情来说 , 诸葛亮更不想杀马谡 。 马谡 , 毕竟是追随自己多年而又“义同兄弟”的亲密部下呀!只要看一看“挥泪斩马谡”的“挥泪”二字 , 想—想诸葛亮在马谡就刑后“自修祭文享祀”的行动 , 就不难想见 , 诸葛亮在斩马谡之前 , 感情上是何等矛盾和沉痛!
路之意|不仅是感情上的考验,更是人格上的考验,斩马谡对于诸葛亮来说
文章图片
但是 , 无论有多少赦免马谡的先例可援 , 无论内心中是多么痛苦 , 诸葛亮首先想到的 , 却是“若不明军律 , 何以服众?”作为全军的统帅 , 他决不能凭借权位徇私枉法 , 更不能迁就自己的感情!诸葛亮终于下决心斩了马谡!这是法纪战胜私情的胜利 , 也是法纪抗击权力的胜利 。 在遵纪守法这一点上 , 诸葛亮为全军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
二、“斩马谡''对诸葛亮来说 , 更是人格上的一次严峻考验 。
“斩马谡''故事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 因为它对诸葛亮来说 , 更是人格上的一次严峻考验 。
诸葛亮在蜀汉将土心目中 , 一向是位战无不胜、谋无不当的“神” 。 街亭之失 , 是诸葛亮第一次在下属面前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原来 , “神”也有用人不当、知人不明之时 。 尽管是智者千虑中的一失 , 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威信 。 更何况 , 一些明眼人不难看出诸葛亮这次误用的马谡 , 正是诸葛亮一向器重甚至打算作为接班人培养的人物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