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太极|是太极拳前辈的不传之秘!,这两个字( 二 )


(一)要做到“空肩” , 就必须做到所有手的动作都是“其根在脚”与“主宰于腰”的 。
【美妙太极|是太极拳前辈的不传之秘!,这两个字】许多练太极拳者与练外家拳者都说其动作是“其根在脚”、“主宰于腰”的 , 其实许多人所谓的“其根在脚”、“主宰于腰”与太极拳的“其根在脚”、“主宰于腰”是两回事 。 太极拳的“其根在脚”、“主宰于腰” , 从力学角度说 , 是说所有手的动作其力量都主要是腰脊以反作用的形式传递提供给手的 , 腰脊的力量则是始于脚的;这样 , 手的力量运动方向与身躯的力量运动方向往往总是相反的 , 古太极拳谱所说的“有前即有后”就包括了这种情况;而且 , 在这种情况中身躯是不发生主动力量的 , 身躯对于胯就像是载于船上的货箱对于船 , 身躯的前进、后退、左右转动等运动都是胯载着发生的 。 这样 , 手臂向各方向运动与身躯的关系、身躯之朝向运动方向的一侧与背向运动方向的一侧的关系 , 就像是被推着行驶的手推车之朝向行驶方向的一侧与背向行驶方向的一侧的关系似的 , 或者就像是飞行的火箭与火箭喷发力的关系似的 。 行驶着之手推车的前部分是后部分所推动的 , 火箭的飞行是靠着向运行方向相反方向的喷发力由于反作用的转换与传递推进的;太极拳之身躯的腹背或左右两侧的关系、手臂与腰脊的关系也是如此 , 身躯朝向运动方向的一侧是背向行驶方向的一侧所推动的;手臂向前运动的力量是由于腰脊向后撑发生的力量由于反作用而由身躯传递至手臂的 , 手臂的向右运动的力量则是由于腰脊向左撑发生的力量由于反作用而由身躯传递至手臂的等等 。 比如揽雀尾按 , 胸腹部是背部所推动的、手的向前按的力量是由于腰脊的向后撑所引起的 , 因此 , 虽然整个身躯是被后腿推着向前移 , 其实整个身躯是向后撑的;云手中身躯往左移 , 身躯的左侧是右侧所推动的(身躯右侧又是向右撑的)、手由上向左云的力量是由于腰脊的向右撑所引起的 , 因此 , 虽然整个身躯是被右腿推着向左移 , 其实整个身躯是向右撑的;由于力量的传递必然会发生衰减 , 因此揽雀尾按腰脊向后的力量必然大于手臂向前的力量 , 并且越是靠近手臂运动的方向 , 就越是放松也就是越“虚”;这种情况可以用“前虚后实”来表示 , 这个“前”是指运动肢体也就是手臂的末梢即手 , “后”是指躯体中的运动中枢就是腰脊 。
拳术谚语中有“腰催肩 , 肩催肘 , 肘催手”之语 , 这句谚语反映了肩在力量传递过程中发生了支点、积蓄与转换的杠杆作用 。 然而 , 对于太极拳而言 , 肩就像是手臂在体内的延长部分 , 手臂就像是直接长在腰脊上的 , 或者说肩在力量传递过程中 , 就像是一条弹动的链条中的一个环 , 因此 , 肩在力量传递过程中是没有中转杠杆作用的 。 也就是肩对手臂的运动是没有支撑作用的 , 这样肩才是可以始终放松的 。 因此 , “肩催肘”是违反“两膀松”与“力由脊发”的 , 对于太极拳学练而言是错误的 。 很多人练太极拳 , 手臂的向前运动是整个身躯的同方向推动所引起的 , 这样 , 由于没有反作用力量的发生和传递 , 手臂是不可能成为太极拳所说之放松的 , 肩在手臂的向前运动中也是不可能不发生同向之支撑作用的 , 肩就必定是僵硬的 , 也就是说“空肩”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中 , 脚仅仅是对身体的下支撑 , 对于手臂的力量是无关的 , 腰对于手臂的力量也是无关的 , 因此 , 这种情况对于太极拳而言是不能称为“其根在脚”与“主宰于腰”的 。 而有的人虽然也做到了手臂与身躯的运动方向相反 , 然而没有做到“主宰于腰”而以腰骶部位的腰脊作为整个身躯反作用的支撑点 , 肩对手臂的运动发生反向支撑作用了 , 肩也必定是僵硬的 。 而没有“空肩”之人当肩胸部遭到别人的攻击 , 要想具有使得攻击者“终不得力”和“处处落空”的效果那是不可能的 。 因此 , 要做到“空肩” , 不仅要做到“其根在脚” , 也就是将脚撑地产生的反向力量传递至手 , 而且要以腰骶部位的腰脊作为整个身躯反作用的支撑点 , 这样才是“主宰于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