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建立区域性劳务合作机制 烟台巫山就业扶贫结硕果

_原题为 建立区域性劳务合作机制 烟台巫山就业扶贫结硕果
水母网8月11日讯(YMG全媒体采访人员 信召红 通讯员 李彬 张清凯)援建7个扶贫车间 , 吸纳600人就业;当地建厂吸纳328人就近就地就业;720名贫困人员参加专业就业培训……近年来 , 烟台巫山两地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劳务合作机制 , 通过就业扶贫协作凝结了深厚的山海情缘 , 结出累累硕果 。
打造区域间
劳务转移新模式
两地政府建立了烟台-巫山区域性劳务输入输出合作机制 , 援建了烟台市-巫山县就业协作服务平台 , 及时输送供需信息 , 开展劳务协作 , 打造出区域间劳务转移新模式 。
创新工作思路 , 两地实践“1+3+5”的劳务扶贫协作新模式 。 “1”就是确定一个目标任务 , 通过劳务扶贫达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的;“3”就是确立三种劳务扶贫途径 ,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需求和现有条件 , 采取转移就业一批、就近就地就业一批、创业带动就业一批三种帮扶方式;“5”就是建立五项保障机制 , 针对劳务扶贫协作工作特点 , 建立包括互访协商、政策保障、动态管理、多渠道合作及全方位推进工作机制 。
针对当地人不愿远离家乡的实际 , 烟台方面采取多项措施 ,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 在有条件的乡镇设立就业扶贫车间 , 把更多的就业岗位送到贫困劳动力家门口 。 先后援建了7个集就地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服务于一体的扶贫车间 , 共吸纳660人就业 , 其中贫困户516人 。 烟台三嘉控股有限公司还出资建设了巫峡粉丝厂 , 目前 , 这个企业共吸纳当地328人就近就地就业 ,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1人 。
456名巫山籍劳动力
来烟就业
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 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 。 两地积极探索拓宽区域间合作领域 , 围绕加强培训工作 , 谋划推进“建一所分院、搭三个平台”系列工作 , 取得积极成效 。
在烟台市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 巫山建立起烟台创业大学巫山分院 , 拓宽创业培训渠道;搭建家庭服务业合作平台 , 组织两地家政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 做强“烟台大姐”和“巫山红叶姐”品牌;搭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培训机构合作平台 , 邀请巫山人力资源企业、培训机构负责人来烟培训考察 , 达成合作意向;搭建技术院校合作平台 , 组织烟台工贸技师学院与巫山县职教中心签署了校校合作协议 。 有针对性地为巫山当地劳动力免费开设专业培训班 , 当地720名贫困人员参加了培训 。
【巫山|建立区域性劳务合作机制 烟台巫山就业扶贫结硕果】面对疫情挑战 , 两地综合施策、联手行动 。 一方面 , 积极沟通 , 掌握巫山劳动力务工需求后 , 烟台人社部门有针对性地“定期定向”搜集输送优质岗位需求信息2.6万个 , 举办春风行动、“直播带岗”、鲁渝专场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 。 另一方面 , 统筹疫情防控与劳务扶贫协作工作 , 通过“组团式”转移就业 , 扎实提升劳务扶贫协作社会效益 。 烟台人社部门按照要求统一办理复工人员健康通行证明 , 统筹规划人员接机、接站车辆等准备 , 并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全程护送 , 实现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点对点、一站式”服务 。 今年以来 , 通过线上线下招聘 , 共跨区域转移巫山籍劳动力来烟就业456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