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苏东坡和李清照笔下的秋千少女,浅谈豪放派和婉约派词的特色
苏轼和李清照都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宋朝词人 ,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领袖 , 而李清照是婉约派领军人物 。除此之外 , 李清照还算是苏东坡的徒孙 ,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 , 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今天 , 我们从内容情感和艺术手法方面来分析两人笔下的秋千少女 , 谈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特色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 , 他的词和他的诗一样 , 具有充沛的激情 , 丰富的想象力 , 以及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陆游曾在《跋东坡七夕词后》里这样写:“歌之曲终 , 觉天风海雨逼人” 。
词的上半阕写景 , 写暮春时的景色和伤春的情绪 , 词中虽表达了伤春的感情 , 却又作旷达之语 。花褪残红 , 却又有青杏初生 , 春去夏来 , 反映了自然界季节交替的规律 。下面两句则把视线移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 内心也就随之开阔起来 。燕子在村头盘旋飞舞 , 流水绕着人家 , 整个画面便显得更加生机盎然 , 又多了几分烟火人家的味道 。最后两句“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 , 词人一抑一扬 , 既表达了词人的伤春情感 , 又写出了词人的旷达襟怀 , 增强了词的哲理意蕴 。枝上的柳絮被吹得满天飞扬 , 越吹越少 , 絮飞花落 , 最容易让人动愁 。但是柳絮少了 , 凄凄芳草却长满人间 , 就算没有柳絮 , 没有姹紫嫣红的春天 , 但是绿意蔚然的夏天同样美好 。
下半阕写人 , 通过人的关系、人的行动 , 表现了对爱情以及对人生的看法 。行人走在高墙之外 , 笑声从墙内传过来 , 只写笑声 , 而没有墙内佳人的容貌和动作 , 一藏一露 , 便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最后两句 , 写荡秋千的人已经离去 , 而墙外的行人却还留恋不舍 , 最后发出一句“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慨叹 , 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 而作为女性词人 , 她的词情感更为细腻 , 多了几分女儿家的情思和清愁 。她善于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 。而这首《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她早年的作品 , 词里带着少女的欢快和纯情 。
词的上片写少女荡完秋千时的状态:慵整纤纤手 , 从秋千上下来后 , 两手因为长时间握着绳子而有些麻 , 轻轻地活动着手指 , 少女的娇憨之态淋漓尽致;薄汗轻衣透 , 少女荡秋千穿的是较方便的轻衣 , 但是由于荡秋千时太过欢快用力 , 一身薄汗几乎湿透轻衣 , 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少女的形态娇弱而美丽 , 如清晨花蕊上的露珠 , 饱满而明亮;露浓花瘦 , 点明了时间是早上 , 欢快的少女和带着薄雾的清晨 , 整个画面就更加的清新明快 。
下片写少女见有客来时的惊慌情态 。袜刬金钗溜 , 少女的惊慌之态一览无遗 , 连鞋都来不及穿 , 慌乱之间 , 珠钗和鬓发也乱了 。后三句却又写少女虽含羞带怯 , 却又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 , 在门口回头 , 假装嗅青梅 , 想要探一探来人是谁 。几个动作层次分明 , 曲折多变 , 把一个少女惊诧、惊遽、害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 , 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苏东坡和李清照同写秋千少女 , 但两人所描绘的画面却完全不一样 。苏词描写了一幅绿树成荫、流水人家的暮春画面 , 却并没有直接描写少女 , 而是通过墙外路过的行人听到的笑声而展开了一幅想象的画面 , 读者虽没有见到少女荡秋千的画面 , 却又在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一个美好的画面 。词人结束时写行人被撩动的情思 , 感叹多情的烦恼 。
推荐阅读
- 李清照|宋词中的十种相思境界,最后一首无人超越!
- 鱼玄机|除了李清照,这几位古代才女你也应该知道
- 项羽|目睹丈夫贪生怕死,李清照写诗赞项羽讽刺丈夫,但项羽也贪生怕死
- 诗词歌赋|如何用诗词表达对一个人的思念?李清照这首千古名作,堪称经典
- 诗词歌赋|李清照:我喝酒、赌博、改嫁、离婚,但我是个好女孩
- 诗词歌赋|苏东坡起落落落落落的一生
- 诸子百家|苏东坡与黄州,谁是谁的精神家园?
- 诗词歌赋|不会练瑜伽的美食家不是好诗人:苏东坡的旷达斜杠人生
- |面临经济危机,苏东坡是这样应对的
- 李清照|有酒才有才女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