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说历史|安徽是全国默认泄洪区?,淮河洪水从何而来?从鱼米之乡到贫困地( 二 )


江淮漕米是唐朝重要的赋税来源 ,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 , 唐王朝置江淮转运使 , 负责东南各地的物资运输 , 《旧唐书》记载道:“(开元十五年)是秋 , 六十三州水 , 十七州霜旱;河北饥 , 转江淮之南租米百万石以赈给之 。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的秋季 , 黄河以北发生灾荒 , 唐王朝转运江淮以南百万石米用以赈灾 , 可见 , 淮河流域农业经济之繁荣 。
大宝说历史|安徽是全国默认泄洪区?,淮河洪水从何而来?从鱼米之乡到贫困地
文章图片
隋唐时期的大运河沟通了长江、淮河与黄河
在唐朝 , 整体而言 , 淮河以北的社会经济要比淮河以南发达 , 关于这一点 , 我们在唐代的人口数量、粮食产量的分布上能够看得非常清晰 。
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区域在唐代属于河南道 , 而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区域则属于淮南道 , 根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 , 唐玄宗天宝年间 , 淮北地区各州的户口数超过了150万 , 而淮南地区各州的户口总数为26万多 。 淮河以南 , 扬州的人口最多 , 有77105户 , 而淮河以北的汴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和宋州(治所在河南省商丘市)的户口数量均超过了10万户 , 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的户口数则为8万多户 。
唐代史学家杜佑所撰之《通典》保存了唐代天宝年间各地的粮食仓储数据 , 唐代的粮食仓储体系可分为正仓、义仓和常平仓 , 正仓是官仓 , 接受正租的 , 主要供应唐王朝各级官府的开支;义仓主要是负责赈灾的;常平仓是负责平籴 , 稳定粮食价格的 。 根据《通典·食货志》的记载 ,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 , 唐朝的正仓总共有42126184石粮食 , 其中河南道有5825414石 , 淮南道有688252石;义仓总共有63177660万石粮食 , 其中河南道有15429763石 , 淮南道有4848720石;常平仓总共有4602220石 , 其中河南道有1212464石 , 淮南道有81152石 。 正仓、义仓和常平仓的粮食储量反映了当时的粮食产量 , 可见 , 河南道的粮食产量远远高于淮南道 , 唐代的河南道是指黄河以南 , 淮河以北的区域 , 淮南道是指淮河以南 , 长江以北的区域 , 河南道的粮食产量多于淮南道 , 亦可说明淮河以北的社会经济要比淮河以南发达 。
大宝说历史|安徽是全国默认泄洪区?,淮河洪水从何而来?从鱼米之乡到贫困地
文章图片
唐代的士兵
安史之乱期间 , 淮河以北的区域 , 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 而淮河、长江以南的区域 , 则没有受到多少破坏 , 因为安史之乱时 , 叛军的主力部队并未渡过淮河 , 由于淮河以南较为稳定 , 故而当时有大量的人口迁徙到江淮之地 , 如《安禄山事迹》记载道:“衣冠士庶归顺于灵武郡者 , 继于道路 , 家口亦多避地于江淮 。 ”
由于淮南的气候与江南差不多 , 故而 , 在唐代后期至北宋年间 , 淮河沿岸成为了鱼米之乡 ,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送李中丞赴楚州》中说:“万顷水田连郭秀 , 四时烟月映淮清 。 ”唐代的楚州 , 治所在山阳县 , 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淮南西部一带的寿州也有大量的水田 , 因为这里有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芍陂 , 如《旧唐书》记载道:“县界有芍陂 , 灌万顷 , 号安丰塘 。 ”淮河以北的区域 , 虽然遭受了转乱 , 但是 , 在安史之乱结束以后 , 社会经济也得到了恢复 。
大宝说历史|安徽是全国默认泄洪区?,淮河洪水从何而来?从鱼米之乡到贫困地
文章图片
唐代的妇女
第二:黄河夺淮
我国的华北平原 , 也称之为“黄淮海平原” , 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 , 黄河以南 , 淮河以北的区域在唐代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 , 这里的水稻种植面积非常大而且集中 , 当然 , 当时的北方地区仍然以粟和麦为主 , 在靠近水源的地方 , 则分布有大量的稻田 , 这里也是经济富庶的鱼米之乡 , 我们在《旧唐书》和《通典》等历史文献中 , 也可以看得到当时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区域的社会经济之繁荣状况 , 这里人口众多 , 粮食产量丰富 。 但是 , 到了南宋时期 , 我国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