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实名认证系统拟9月前上线,有望破局青少年沉迷
文章图片
本文标题:|网游实名认证系统拟9月前上线 , 有望破局青少年沉迷
据新华社7月30日报道 , 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 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网络游戏实名认证系统建设 , 初步计划于9月前上线 。
南都新业态法治研究中心长期关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 。 2019年3月21日 , 南都新业态法治研究中心发布《直播平台未成年人消费机制测评》报告 , 对20家提供直播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展开测评 。 当时结果显示 , 17家平台没有在用户注册环节进行对未成年人的有效身份验证 。 在用户操作消费功能时 , 所有样本平台均没有再次进行验证审核 。 这表明 , 在跳过注册环节的相关审核步骤后 , 未成年用户可以无障碍地进行充值、打赏 。
在未成年人游戏、直播巨额充值和打赏的背后 , 实名认证环节的不完善被多方诟病 。 新华社最新报道指出 , 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游戏的市场监管 , 加大违规惩处力度 , 完善信用档案制度 , 建立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联动机制 , 推动良好的行业生态和市场秩序形成 。
最新:我国网络游戏实名认证系统有望于9月前上线
据新华社7月30日报道 , 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 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网络游戏实名认证系统建设 , 初步计划于9月前上线 。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在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主题论坛上说 , 2020年上半年 , 我国网络游戏呈现出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 , 成为非常时期的一支生力军 。 不过 , 网络游戏产业仍有提升潜力 , 行业呼唤更多“有创意、有品位、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
此外 , 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费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 冯士新说 , 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国家层面实名认证系统建设 , 初步计划9月前上线 , 届时将组织企业分批接入 。
据悉 , 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游戏的市场监管 , 加大违规惩处力度 , 完善信用档案制度 , 建立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联动机制 , 推动良好的行业生态和市场秩序形成 。 仅今年上半年 , 近百款存在违规行为的游戏已受到处罚 , 涉及套取版号、扒皮套皮、非法运营、擅自更改上线内容等问题 。
文章图片
案例:未成年人盗用父母身份巨额打赏频现
江苏省消保委4月13日发布的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和直播打赏调查报告显示 , 今年一季度 , 该省消保委系统受理未成年人网游类投诉425件 ,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60% 。 其中 , 未成年充值群体中 , 年龄最小的3岁 , 充值金额最高达7万元 , 投诉问题集中在未成年人充值容易退费难 , 家长面对高额充值追回力不从心 。
从1月至今 , 南都新业态法治研究中心也持续收到多个相关报料 。 6月初 , 南都采访人员接到广东东莞吴女士报料称 , 其12岁的儿子和他的三个堂兄弟一个月内给在某直播上的游戏主播陆续打赏了704950元 , “四个7到13岁的小孩一起在办公室里上网课 , 根本没有想到能花出去这么多钱 。 ”
原来 , 受疫情影响 , 7岁的明明(化名)只能在家学习 。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母亲陈女士和几个妯娌专门在自家工厂空出了一间办公室 , 让4个未成年的孩子每天在一起上网课 。 “每天9点开始上网课 , 早上还需要打卡签到 , 所以给四个孩子一人一个手机 。 ”陈女士告诉南都采访人员 。
4月24日 , 陈女士和吴女士才发现消费异常 , 当天9时6分到11分 , 短短5分钟内就收到3条9000元的银行转账通知 。 细问明明才知道 , 1月28日至4月24日 , 四个堂兄弟陆续向直播平台充值了70余万元 。 陈女士介绍 , 是明明12岁的堂兄将他自己的指纹录入了母亲的手机中 , 以便于在后续打赏中瞒过母亲自行付款 , “另外3个孩子打赏用的钱 , 也都是从我姐的微信里转给其它三个‘熊孩子’的 。 ”
5月初提交未成年人打赏退费的申请之后 , 该直播平台的客诉专员多次联系吴女士和其他三家家长 , 其称核查账户后打赏数额与吴女士提供的明细一致 , 但由于提供的证明材料不足 , 没有视频、文字、图片可以证明完全是四个未成年人消费的 。 在收到更进一步的证明材料前 , 只能为其特殊申请关怀金额341843.85元 。
在南都采访人员接到的相关退款报料里 , 几乎所有的退款案例中都出现了孩子盗用父母的身份信息、偷偷记下支付密码 , 并都在家长发现前删除了银行转账的短信通知等情况 。
症结:辨别是否是未成年人消费需落实实名认证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游戏直播案例频发 , 平台在处理此类客诉时面临哪些困境?
【|网游实名认证系统拟9月前上线,有望破局青少年沉迷 】“公司考虑的首要层面就是商业化和优先级 , 只以单一公司的力量从技术和人力上来全面阻止未成年人巨额打赏 , 显得过于苛责了 。 ”一位在深圳从事直播行业的资深人士王雯(化名)告诉南都采访人员 , 目前各方倡导的通过人脸识别来辨别是否是未成年人消费是个可探讨的未来趋势 , “不过就算是技术上可实现 , 还得面临有关于侵犯用户隐私权的指责 。
推荐阅读
- 银行|又一起!中行女员工实名举报被领导“圈禁”,到手工资80元/月
- 杭州实名曝光这27人!终身被禁
- CP|赵丽颖调侃、黄晓明认证,《中餐厅》首对“奇奇怪怪的CP”诞生了
- #中国新闻网#网游问题多 中消协提醒经营者:严守诚信 注重诉求中国新闻网2020-08-28 20:24:060阅
- CNMO@一加首款智能手表通过认证 型号W301GB或今年发布CNMO2020-08-28 07:26:100阅
- 离职员工盗用店主支付宝1年半 为网游账号充30余万获刑
- |全球消灭脊灰行动赞扬世卫组织非洲区域获得无野生脊灰认证
- 贩卖实名微信号3万余个 安徽一个侵犯公民信息犯罪团伙被端
- 贩卖|贩卖实名微信号3万余个 安徽一个侵犯公民信息犯罪团伙被端
- 全球消灭脊灰行动赞扬世卫组织非洲区域获得无野生脊灰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