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大爆料|比喻和拟人老是分不清,随着老师一起探究学习,轻松突破修辞关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 , 阅读和写作是很重要的两个部门 。 假如想在考试中取得一个满足的分数 , 一定要关注这两部门 。 俗话说:“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 。 ”我们要从小的知识点来进行突破 。
娱乐大爆料|比喻和拟人老是分不清,随着老师一起探究学习,轻松突破修辞关
本文插图

【娱乐大爆料|比喻和拟人老是分不清,随着老师一起探究学习,轻松突破修辞关】今天我将跟大家分享修辞手法中最常用的比喻的内容 , 但愿通过我的讲解 , 能让孩子轻松地把握这种修辞 。
一、熟悉比喻
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另一事物或说明道理 , 这种辞格叫比喻 。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 ,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 , 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 本体和喻体必需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 , 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 , 就构成比喻 。
根据本体、喻体和喻词的有无及变化 ,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
明喻 , 是本体、喻体都泛起 , 中间用“像、如、似、仿佛、如同、似乎”等喻词来联系的比喻 。 例如:
(1)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 , 峰顶银光闪闪 。 大大小小的湖泊 , 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 (《九寨沟》)(2)极目远眺 , 碧绿 如丝绒般的草原上 , 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 (《田园诗情》)
暗喻 , 又叫“隐喻” , 是本体和喻体都泛起 , 但是用“是、变成、成为、即是、当作”等喻词联系的比喻 。 例如:
最初像银线 , 逐渐变成银条 , 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 (《雾凇》
娱乐大爆料|比喻和拟人老是分不清,随着老师一起探究学习,轻松突破修辞关
本文插图

二、比喻的“三要素”
上面讲了比喻的定义以及明喻、暗喻这两个小学生常常遇到的比喻类型 , 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最首要的仍是比喻句与非比喻句的区分 , 这是光靠定义所解决不了的 , 还必需有适当的技巧和方法 , 因此接下来不得不提到比喻句的“三要素” 。
比喻的三要素是本体、喻体以及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 弄清楚比喻的三要素非常重要 , 这应该是我们教给学生用来判定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的最有效方法 。 同时也要留意“相似点”应该是两个不同性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 , 不能超出比喻的定义 。
娱乐大爆料|比喻和拟人老是分不清,随着老师一起探究学习,轻松突破修辞关
本文插图

三、几种易搅浑的非比喻句辨析
(一)带有“像、似乎”的非比喻句
1“.像”字表示作比较 , 而不是比喻 。 例如:
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 就不能像人家王斌那样啊 。
2“ 像”字表示举例 , 而不是比喻 。 例如:
像雷锋这样的好人永远都会活在我们的心中 。
3“.像、似乎”表示想象 , 而不是比喻 。 例如:
盯着夜晚的星空 , 我像是在浩渺的太空翱翔 。
4“.像、似乎”表示推测 , 而不是比喻 。 例如:
远处那人是谁?像是咱们李老师 。
娱乐大爆料|比喻和拟人老是分不清,随着老师一起探究学习,轻松突破修辞关
本文插图

(二)比喻与拟人
拟人和比喻这两个辞格可以说是如对孪生兄弟 , 他们都比较早地泛起在小学生的视野里 。 因为二者组成结构上存在相似点 , 因此“两兄弟”有时候也轻易搞混 。
拟人是相比的一种(另一种是拟物 , 小学阶段一般只考查拟人) , 即把物当作人来写 , 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 例如:
苹果嚷着冷了 , 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 , 要披紫袍 。
上面这两句节选自苏教版教材《秋天》一文 , 试比较此文中的另一段:
秋风犹如柔韧的梳子 , 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秋光犹如发亮的汗珠 , 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