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佳 |我从王漫妮枯萎的爱情里,看到了都市女性的三重困境


《三十而已》里的王漫妮 , 有颜值有能力 , 但是却在感情道路上屡屡受挫 。
相亲遇见的宋东湖 , 虽然小有成就 , 但却不够有品味有内涵;深爱她的前男友姜辰 , 她嫌弃对方刷爆卡也买不起一条项链;又多金又有内涵的梁正贤 , 却是个有正牌女友的不婚主义 。
顾佳 |我从王漫妮枯萎的爱情里,看到了都市女性的三重困境
本文插图
王漫妮频频受挫的感情经历 , 完美地诠释了外地打工妹在大城市里的阶层困境:高不成低不就 , 往低了不愿意回到老家过平淡日子 , 往高了却只能接受不平等的感情 , 不仅无法得到对方的婚姻承诺 , 甚至还会在有意或无意间 , 介入别人的感情和婚姻 , 成为大众所不齿的“第三者” 。
从她枯萎的爱情里 , 我们可以看到都市女性的三重困境 。
第一重困境:新消费主义时代下的自我认同危机
如果单纯用“虚荣”这个词来形容王漫妮 , 我觉得未免有失偏颇 。 因为这个词只能让我们看到这个人物拜金的一面 , 却没能真正看到她之所以会迷恋物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深层次原因 。
很多女性朋友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同事朋友炫耀自己刚买的名牌口红或者大牌衣服 , 自己虽然有点不屑 , 但久而久之还是会觉得大牌的东西质量好、更体面 , 如果自己没有一两件拿得出手的大牌产品 , 更感觉低人一等 , 融不进周围的圈子 。
顾佳 |我从王漫妮枯萎的爱情里,看到了都市女性的三重困境
本文插图
而王漫妮这样的都市丽人们更是如此 。 她自己就在奢侈品店工作 , 每天浸泡的圈子、周围的人和事都是围绕着“奢侈品”这个主题展开的 , 身边更是不乏一些能够动辄消费几十万的客户 。
身处这种氛围当中的女性 , 很有可能会在潜意识里逐渐把奢侈品当成是生活的必需品 。 看见同事买了大牌的面霜、大牌的鞋子 , 也会觉得这些东西离自己很近 , 别人可以消费得起的 , 自己又不差 , 为什么就不行呢?
这时候 , 奢侈品对于她们而言 , 就不再是一种昂贵的具有实际用途的商品 , 而是一种代表生活品质和自我价值感的符号 。
顾佳 |我从王漫妮枯萎的爱情里,看到了都市女性的三重困境
本文插图
就像王漫妮哪怕花费一大半工资也要租一个位于市中心的大房子、宁可透支信用卡置办行头和升舱 , 也要去体验上流阶层的生活一样 , 这种高消费的行为背后 , 隐含的东西不仅仅是“虚荣”和“拜金” , 更是一种身处大城市当中的自我认同焦虑——如果没有这些东西 , 是不是就意味着我比别人差?
不说王漫妮这样一线城市的都市丽人 , 就算是身处二三线城市的大多数女性 , 在看到网上各种包装精美的商品文案之后 , 也会不自觉地在自己的购物车里添加很多原本并非生活必需的商品 , 并悄悄地透支自己的信用卡 。
因为在“精致生活”口号的影响下 , 连一个大牌口红都没有的我们 , 也会不自觉地想道:我是不是活得太粗糙了?
在这个新消费主义时代里 , 一个人的消费能力 , 已经逐渐成为了他能进入什么圈子、能否得到周围人认同的关键符号 , 人们不会接受一个收入水平和自己相当 , 但消费习惯却和自己天差地别的人作为朋友 , 进入自己的圈子 。
顾佳 |我从王漫妮枯萎的爱情里,看到了都市女性的三重困境
本文插图
所以 , 当王漫妮这样的都市丽人们想要在大城市当中获得自己的价值感 , 融入自己向往的圈子、被周围人接纳时 , 她们就不得不逐渐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 , 比如说“女人25岁以后不能用几百块钱的护肤品、穿几百块钱的衣服 , 哪怕攒钱也要买几千块的”等等 , 因为只有认同了这些观念 , 她们才会觉得自己具有与大城市相匹配的价值和水平 , 否则就会陷入低价值感当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