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艺评|二十特别惑三十实在难:成人童话终于宣告终结


北青艺评|二十特别惑三十实在难:成人童话终于宣告终结
文章图片
从《二十不惑》到《三十而已》 , 类似人间指南的手册故事 , 终于翻开了国产剧女性群像剧的另一面:“铁打的恋爱 , 流水的友谊”的成人童话被宣告过时 , 都市叙事终于有了“女性观看女性”的视角 。
【北青艺评|二十特别惑三十实在难:成人童话终于宣告终结】二十的“惑”和三十的“难”
《二十不惑》 , 四名即将毕业的大学女生带着初入社会好奇的打量 , 作为新世界的实习生 , 站在校园与社会的分水岭 , 焦虑又兴奋 。 “我们才二十岁 , 做什么都好 , 做什么都对” 。
《三十而已》 , 三位人生开始进入爬坡期的“新女性” , 婚姻、家庭、事业的关卡一道道降下来 。 于是她们终于领悟:而立之年并不意味着拥有什么 , 而是“三十而已 , 生活真正的困难与挑战才刚开始” 。
从二十到三十的距离 , 在青春恣意和成熟忍耐之间折返跑的观众 , 被年龄危机所驱动 , 想要一窥“她们”的生活——“我们”或许没有经历“她们”的人生 , 但“我们”可能同样面临“她们”的选择 , 因而想要“围观”她们的生活全景 , 以获取手册式的人生指南 。
北青艺评|二十特别惑三十实在难:成人童话终于宣告终结
文章图片
女性在恋爱之外的生活是什么?
这个话题说新很新 , 说旧也旧 。 她们在职场、家庭、社会中的状况究竟如何?无论是聚焦“只在结婚前短暂地工作一小会儿 , 婚后成为全职太太相夫教子” , 抑或是描摹从父亲的女儿到孩子的母亲之间、“自我含量”最高的一段人生 , 这类一线城市当代女性的生活体验 , 放置于漫长的社会历史里进行丈量 , 都称得上是崭新的人类经验 。
对应的 , 有关这一背景下现代女性传媒形象的想象 , 是一处亟待填写的撕裂后的空白 。 尤其对于国人来说:公共领域中性别平等的推进 , 对此提出的要求是抹平性别上的差异;然而私领域、家庭领域传统观念的惯性 , “男主外 , 女主内”的分工仍是主流叙事 。 换句话说 , 性别系统公私之间的不对称引发了“新女性”的进退维谷:退回家庭 , 可能面对摩登人士对于家庭主妇的贬低;进入职场 , 则需要准备应对社会对于“母职”的种种苛刻要求 。
如何取得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平衡?似乎成为女人这一性别独有的困境 。 理想化的现实是 , “每一个全日制职业女性背后 , 都有一个全日制的全职祖母” 。 观众急于召唤“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 希望能够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 同时更添一重不想拿青春去“套现”的吁求 。 可惜的是 , “大女主”剧本并不能完成这一任务 。 “大女主”的“不沉溺于情爱 , 一心搞事业” , 就如同包装好的蝴蝶结 , 口号式的“应然”距离生活的“实然”太远了 。
北青艺评|二十特别惑三十实在难:成人童话终于宣告终结
文章图片
于是 , 表现女性互助的群像剧尝试着接过这棒任务 。 以分类法写群像戏的作品并不新鲜 , 可以说在全世界范围内 , 女性塑造女性、女性书写女性的作品 , 都永远有市场 , 永远可挖掘 。 以国产剧来说 , 除去《二十不惑》《三十而已》 , 还有《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亲爱的自己》《流金岁月》《传家》《了不起的女孩》等同题作品排队待播 。
三五个女性成为朋友、互相支撑的“闺蜜故事” , 也已形成了一套流水线产品的典型套路:如同被截取的社会横截面 , 来自不同阶层、家庭、背景的女性相遇 , 故事开始展开 , 比如《小时代》的“姐妹花”或是《欢乐颂》的“五美” 。 相较之下 , 《二十》《三十》的做法稍有不同 , 将性别的危机与年龄的焦虑感转化为一种都市语法 , 二十“网生一代”的深圳打拼 , 和三十的沪上扎根 , 经层层嵌套的都市叙事 , 转译成可为大众所理解的日常经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