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痞历史|朱元璋传给孙子的“遗产清单”( 二 )


朱允炆执政时间不长 , 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 他的作风不同于祖父的刚猛 , 但是行事温和且有力 , 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朱元璋的教导有方 。
一份“安定”
虽然朱允炆神似朱标 , 集诸多优点于一身 , 却远没有朱标的成熟和权威 , 更缺乏父辈们的实战经验和军事才能 。
朱元璋明白 , 自己坐镇一天 , 便能给皇太孙一天的庇护 。 但是 , 一旦自己撒手人寰 , 皇太孙太过年轻 , 其能力可能并不足以迎击皇位之前的种种难题 。 因此 , 朱元璋不仅要扶皇太孙上马 , 还要再尽量地多送他一程 。 在有限的时间里 , 朱元璋要尽可能地为朱允炆创造一份“安定” 。
雅痞历史|朱元璋传给孙子的“遗产清单”
文章图片
从明初开始 , 朱元璋就定下藩王政策 , 让皇子们去镇守边疆 , 而这些藩王都是朱允炆的叔叔 , 从辈分和经验上都“碾压”朱允炆 。 为了树立皇太孙的权威 , 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九年(1396) , 重定诸王朝见东宫的礼节制度 , 规定朝见后在内殿行家人礼 , 要求作为长辈的诸王都要严格执行 。
朱元璋还放心不下那批久经沙场的开国元勋 , 以他们的老谋深算 , 若是有贰心 , 对孙子和皇位绝对会是巨大的威胁 。 洪武二十六年(1392) , 朱元璋借蓝玉案大开杀戒 , 一代名将蓝玉被杀 , 受牵连丧命的有15000人 。 之后 , 朱元璋又相继诛杀了傅友德、冯胜等开国功臣 。
朱元璋一面为朱允炆清除朝堂中的“隐患” , 另一面又为他精心挑选了一个辅佐团队 , 主要人物有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 。 这个团队中大部分都是文臣 , 看上去有些“偏科” , 但却很对朱允炆“宽仁”的风格 , 这些人在后来组成了所谓的“秀才朝廷” , 对朱允炆都忠心耿耿 。
为了帮朱允炆聚拢人心 , 朱元璋还革了自己的命 。 朱允炆天性仁慈 , 在处理刑狱时往往以宽大为原则 。 在朱允炆的建议下 , 洪武二十八年(1394) , 朱元璋下令调整了《洪武律》中刑罚偏重的七十三条法律 。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 , 朱元璋的布局都是为了给朱允炆留下一副好牌 , 尽可能地为他保驾护航 。
一个难题
朱元璋想要给朱允炆留下一个稳固的皇位 , 但是却疏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藩王势力的威胁 。
起初 , 朱元璋把儿子们分封到各大边镇 , 目的是让他们拱卫王室 。 藩王享受朝廷供养 , 还有自己的军事力量 , 实力不断坐大 , 颇有“尾大不掉”之势 。 朱元璋在位 , 藩王自然不敢有所异动 。 若是朱标继位 , 凭着他在藩王中的威信 , 也几乎没有隐忧 。 但是 , 对于毛头小子朱允炆来说 , 面对虎狼似的藩王皇叔们时 , 似乎就有些底气不足了 。
雅痞历史|朱元璋传给孙子的“遗产清单”
文章图片
觉察到藩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 , 朱允炆曾经向朱元璋表达过自己的担忧 。 但是 , 已经风烛残年的朱元璋却也没有找到应对之策 。
临终前 , 朱元璋为朱允炆做了最后一件事:下了一道遗诏 , 规定“诸王各于本国哭临 , 不必赴京 。 ”希望借此尽可能地保证皇太孙的顺利继位 。 从朱元璋最后的安排中 , 不难看出他也意识到了手握重兵的藩王将会是朱允炆最大的威胁 。
1398年 , 22岁的朱允炆继位 。 失去了朱元璋的保护 , 坐在皇位上的朱允炆要开始独自面对蜂拥而至的挑战了 。
【雅痞历史|朱元璋传给孙子的“遗产清单”】朱元璋怜惜孙子的一番苦心 , 从他给朱允炆的“遗产清单”里展露无遗 。 诚然 , 父辈总是希望给儿孙最好的东西 , 但是就算“机关算尽” , 也很难创造一个真正完美、安全、稳妥的世界 。


推荐阅读